随铁函出土的三颗水晶球。
随铁函出土的“金凤凰”。
昨天,神秘的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铁函,终于在上午9点30分于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地库开启。本报(扬子晚报)于4日发表的史学泰斗对铁函的揭秘报道中称,可能会有丝绸包裹的“七宝塔”,得到了证实,令人惊喜的是铁函里真的有一座“鎏金七宝塔”。但意想不到的是整个发掘过程,悬念不断。南京电视台联合凤凰卫视对发掘现场进行了直播,考古发掘中,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历史学泰斗蒋赞初,陕西省考古专家韩伟,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夏维中,南京地方志研究专家马伯伦,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等专家学者对三个发掘阶段进行了解答。
但“七宝塔”里究竟藏了什么宝物,尚无结果。至昨天傍晚,发掘工作仍在进行,铁函再次蒙上神秘的面纱。
第一阶段 上午9:30至10:30 准备工作:清理顶部保持地库恒温 昨天上午9点30分,令世人期待的埋于地下千年的“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出土的神秘铁函正式开启。由于铁函开启必须严格按照考古挖掘程序进行,只有少数几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的带领下,负责此次的开启工作。众多媒体记者都被安排在朝天宫的大殿里观看电视实况,大报恩寺遗址发掘项目的总指挥,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在现场对铁函的开启分步骤做了详细介绍。
当神秘铁函终于出现在眼前时,确实令人振奋,它连底座高达1.3米,上部边长55厘米,被确认为至今全国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铁函。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队长祁海宁说,被安排进入铁函考古现场发掘的六名工作人员,都是富有多年考古和文物保护经验的专家。铁函被安置在一间不大的地库里,这主要是要保证铁函尽可能的少被干扰,地库里的温度至关重要,“我们把温度调整在22℃,湿度在80度,这个温度应当与铁函在地宫里的温度基本一致。地库里特别安置了黄色灯光,是为了避免强光源对文物的损坏。”
出乎意料:开启中发现第二块盖板 考古人员首先对铁函顶部进行最后的清理,9点49分,激动人心的时刻,三名考古人员站在特制的木制楼梯上,将顶部金属盖板缓缓启动,此时,盖板被慢慢移置到了一台液压机上,缓缓放下。大家立即往铁函里看,出乎意料的是看见的是一层淤泥,在薄薄的泥土层下又发现了一块盖板,专家确定还是金属盖板,但已经被腐蚀,周边与箱体间出现缝隙,而铁函里已经有积水。此时开启工作暂停,考古人员必须对第二层盖板进行清理、拍照、绘图、记录等程序。
祁海宁很有信心地表示,虽然发现有两块盖板,但他们早已备好几套开启方案,只见考古人员用竹片、竹针和毛刷,非常小心地清理第二层盖板上的淤泥,并对土层和铁板碎片取样登记。为了防止铁板下滑,考古人员必须采取另一套措施,还要保证铁板本身不至于被破坏,难度非常大。华馆长说:“考古工作本身有点像是破案,充满了悬念,变数很大,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求证的过程,不到最后,很难作出结果性的解释。”
专家分析 双重铁函:规格极高超过法门寺 陕西省博物馆研究员,西安法门寺考古领队韩伟先生向记者表示,这种双层盖板的铁函被称为双重铁函,规格极高,从目前已知出土的铁函来看,还从未发现过类似式样的。韩伟认为,此次铁函的发现意义不比法门寺低。他说,从石碑的铭文记载来看,有佛顶真骨,“这可了不得,法门寺地宫发现的是释迦牟尼的指骨,智慧都在头脑里呀,如果真有佛顶骨,那就震惊世界啊!历史记载中,只有南朝长干寺有佛顶真骨和佛发,还有佛祖的指甲。过去在其它塔基地宫里从没发现过。”韩伟估计,在铁函中,会出现七宝塔,塔里除了这些记载的圣物外,应当还有梁武帝供奉的宝物,比如在建双塔时梁武帝特别撰写的经文。但他说,由于铁函里已经积水,经书很难保存完好了。据韩伟介绍,如果真有经文,取出时的空气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干湿适度,太湿肯定不行,过干也不行。
1
随铁函出土的三颗水晶球。
随铁函出土的“金凤凰”。
第二阶段 中午12:30至下午1:30 没有失望:丝织包裹东西浮出水面 第二层盖板开启时,华国荣亲自上阵了。他介绍说:“第二块盖板与铁函周边连接较松,在保证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开启较为顺利。铁函里积水很多,我们将用一个特制的漏斗放进水里,再用吸管慢慢地平稳抽水。从浮在水面的部分物体看,像是包裹丰满的丝状物。”在铁函中积水被抽到10厘米时,丝织物包裹的文物浮出水面,华国荣说,令他十分兴奋,是一塔状的物体,可能是期待的“七宝阿育王塔”。为何不一次将水抽干?华国荣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不破坏文物,保持函里的文物处于原始状态。说完,他宣布考古程序暂停,把铁函密封了起来。接着考古人员用备好的氮气置换出函内的氧气,以保证与地下一致的空间状态。
“已露出水面的丝织物可能将七宝塔连底包裹起来,要想取出,还要再进行研究决定取出的方案。”华国荣表示,必须慎重考虑,考古程序不会在一天里就能完成。
专家分析 史学泰斗蒋赞初:大报恩寺遗址下有4个地宫 “七宝阿育王塔”的“七宝”是哪七宝呢?前面本报在史学泰斗蒋赞初教授揭秘篇中介绍,大体上是以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为七宝,将之作成“微型宝塔”,以放置供奉的舍利。蒋老曾说过,南朝高规格的佛塔舍利都是用锦缎包裹的,梁武帝在复建长干寺时,就是用“九重锦绣”包裹了地宫里的舍利和供奉物。唐朝润洲刺史李德裕从禅宗寺塔的地宫中得到一批舍利,也是用“九重锦绣”包裹放置金棺银椁里,此次铁函里的“微型宝塔”也同样被证实是用丝织物包裹的,是否是“锦绣九重”,要等水完全抽干后方能确定。
那么这个露出水面的“微型宝塔”是否就是碑文上记载的“七宝阿育王塔”?蒋老认为,大报恩寺遗址上可能有4个地宫,一个是最早的阿育王塔地宫,两个是梁武帝复建塔时的南朝长干寺地宫,再一个就是至今没找到的明成祖朱棣建的大报恩寺地宫。铁函究竟出自哪个地宫要等开启工作全部完成后,对文物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才能作出最后的结论。
第三阶段 下午4:00至5:00 令人惊喜:真的有座鎏金七宝塔 下午4点进入第三个发掘阶段,此时,铁函已处于无水状态,丝织物包裹的塔形已完全呈现出来。4点56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从地库中传出,华国荣轻轻提起铁函里丝织物的一角,记者清楚地看见了包裹中的一个塔状物的塔心部分,看上去还很新,在灯光下发出蓝光,非常神奇。“很显然,这是一座鎏金七宝塔,塔身有精美的装饰图纹,高度和体积还不能确定,要进行画图、测量、做平面、立面分析。”九重锦绣如同是佛祖穿的衣物,华国荣表示,上千年的丝绸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出乎意料,也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无论如何也要想法保存好。华国荣表示,为防止宝塔暴露在空气中遭损坏,丝织物不能完全掀起,只能露出一角。
另外记者奇怪的是,除此次发掘出的鎏金塔用丝绸包裹着以外,下面有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也是用丝绸包着的。而在其下面还有一个四方体的东西,像是塔座,没有用丝绸包裹。究竟塔里藏有何物,华国荣说,目前丝织物上尚存许多铜钱,要在短时间内取出,是不可能的。至于塔下还会出现什么东西,一切要等丝织包裹物全部打开,才能确定。
专家分析 悬念又起: 鎏金塔下可能还有个银函 南京地方志研究专家马伯伦先生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上面的塔里就是大家最揪心的佛舍利,佛顶真骨,佛发和佛指甲,而塔下为什么还有一个四方形的物体呢?他认为,这个物体也许是这座微型宝塔的地宫,里面盛装了北宋复建长干寺时,所挖掘地宫里的圣物。同上面的七宝塔一起埋入铁函中。
而陕西专家韩伟认为,“从露出包裹丝织物的部分看,这是一座楼阁式的塔,这种塔形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塔下也可能还是个函,可能是金函,但银函的可能性比较大。里面的宝物可能早到东晋时期,由于“微型塔”本身装不了太多的圣物,塔下的函才能放更多的宝物。他认为,“可能历代供奉的宝物都在这个函里。因为金陵长干寺是传承有序的,历史上每次复建和重建都有记载。”
2
随铁函出土的三颗水晶球。
随铁函出土的“金凤凰”。
出土文物 鎏金凤凰和水晶球 此次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发掘中,除了在石函上铺有唐宋钱币外,还在钱币中间发现了三颗圆珠子,一颗最大的藏在石函上方,表明石函的等级很高,另一颗中等的放置在石函底部。南大史学泰斗蒋赞初先生看过后认为,“这是水晶球,是佛教的七宝之一。”另外,还出土了一件金器,一看就是凤凰造型,很典型,虽然不大,但却十分完美。此次,出土了如此尊贵的“金凤凰”,把以凤凰为名称的凤凰卫视吸引来了。
蒋老介绍说,这是铜制鎏金的金器,出现在地宫里,表明非同寻常,因为凤凰是太平盛世的象征。长干里一带,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文化的圣地。据史料记载,南朝时期,佛寺多达700座以上,难怪赵朴初先生说,南京是佛教的中心。
发掘现场 旅行团看了本报后赶来“尝鲜” 昨天上午9点,记者就来到朝天宫的南京博物馆大殿边上的库房门前,三辆电视台的直播车横在库房的门前。9点半时库房里将进行铁函打开的电视现场直播。意外的是,昨天的现场,与7月27日晚那场铁函搬运的警卫戒备“不一样”——没有大批的武警,只有一些公安人员在现场。
记者来到库房门前,只见数名公安人员守护着铁栏大门,进出人员掌控得很严,只有内部工作人员方可出入。记者待要靠近,就被拦了下来。据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士介绍,铁函在南京博物馆的库房里,库房在低温的地下室里,面积只有10多个平方,根本容不得记者进入观看。记者们被安排在库房边上的大殿里集中观看电视直播,据市委宣传部人士介绍,5日夜里临时拉了线,接了有线电视进来,就为接待来采访的媒体。9点半时,来自全国的近50家媒体记者在大殿里看现场直播。
因为在暑假的旅游高峰期,神秘铁函的开启,还吸引了很多游客。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旅行团经过时,有几位游客特地停下脚步,记者上前采访时,一位游客表示,早上看扬子晚报说这里要开铁函,刚好要来这里参观,倒蛮巧的。不过一来现场,才发现只能远远看一眼铁门,挺遗憾的。 (记者蔡震孔小平 宋峤 截图)
3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