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区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影响我们的灾害种类很多,秋冬季有大雾、大风、寒潮、低温、暴雪、道路结冰等,夏季有风暴潮、雷暴、冰雹、暴雨、高温、龙卷等,这些和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
下面重点介绍雷电和大风两项灾害防御避险的基本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份天津市出现雷灾事故23起。雷击一般分为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种形式,以下地点和建筑易受雷击:
1、 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如河床、苇塘、盐场、湖沼、低洼处;
2、 如河岸、地下水出口处、金属管线集中的交叉地点、铁路集中的枢纽、高架输电线路拐角处等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
3、 地势较高和旷野地区;
4、 岩石和土壤交界、露出地面的岩层、河沿以及埋藏的管道的地面出口处等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
5、水塔、电视塔高耸的广告牌等高耸突出的建筑物;
6、电视机天线和屋顶上的各种突出部位和物体,如烟囱、管道、太阳能热水器、旗杆,屋檐屋角等;7、内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筑物以及自然界的树木。
雷电来临时,在室内是比较安全的,但如果不采取措施,除会遭受球形雷直接袭击外,更可能遭受间接雷击侵害。室内防雷措施如下:一定要关闭好门窗,尽量远离金属门窗、金属幕墙、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要站在阳台;在室内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等;房屋如无防雷装置,在市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收音机、有线电话、洗衣机等,最好拔掉所有电源插头。特别提醒: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如果不甚遭受雷击,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如果在野外活动或旅途中遇上雷雨天气,应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尽量降低被雷击中击伤的可能性:
1、雷电发生时,应迅速躲入由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场所,如果在游泳或是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大的船上,也应躲入船舱内。
2、在旷野无法躲入由防雷装置的建筑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提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不宜进入无防雷装置的野外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应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尽量避开一些特别容易受到雷击的小块区域,如岩石断层处、埋藏的管道的地面出口处等等。
3、头顶电闪雷鸣时(俗称“炸雷”)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临时躲避。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注意人不要集中在一起,或是牵着手靠在一起。
4、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顶端的雨伞,不要把铁锹等农具、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在蹲下避雷时最好将身上的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尤其是要将带的金属框眼镜拿下来。
5、切勿游泳或是从事其他水上运动及作业,尽快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地方躲避。
6、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万一发生雷击事故,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伤者或假死者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
对于大风的防御应采取如下措施: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3、停止露天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转到避风场所避风;
4、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
5、机场、高速等单位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有关部门注意森林和草原防火。
孙东美 刘胜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