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8-11 06:47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在北京奥运会数十万赛会、城市志愿者大军中,有支为数不少的“海归”志愿者队伍,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优势微笑着为中外宾客服务。
许多人表示,“中华民族迎来百年盛事,我们有义务为北京奥运会贡献微薄之力”。
走进朝阳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城市志愿者多语种呼叫中心,每天都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各个志愿者工位之间、呼叫中心的液晶显示屏前忙碌着,他就是多语种呼叫中心的“铁杆志愿者”张广松。
张广松今年26岁,是赴埃及留学的一名回族学生。由于精通阿拉伯语,张广松回国加入了朝阳区城市志愿者多语种呼叫中心的“海归阵营”。他说:“自己有义务为家门口的奥运会贡献微薄之力。”
有一位德语志愿者因个人问题在培训中显得特别烦躁,连基本操作都不合格。细心的张广松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刻与他沟通。先是告诉他虽然有急事,但也别光顾面子,要及时发问,这样才不至于在实际上岗时手忙脚乱。慢慢地,这位志愿者也变得积极起来。
张广松觉得,当好一个志愿者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服务态度和耐性。他说:“我们不管遇到任何情况,即使接到有意刁难的电话,也必须使用礼貌用语尽力打动对方。”
今年14岁的朱唱白现在北京的一家国际学校读高一。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到加拿大多伦多念书。2006年回国后听说北京奥运会要招募志愿者,他立刻就到所在街道报了名。虽然因为年纪小没能入选赛会志愿者,但是他说,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能为奥运出份力就好。后来,他被录用为城市志愿者。
作为一个在加拿大生活了7年的小“海归”,他的英语自然不在话下。上岗后,他立即成为站点志愿者的英语老师,帮助站点的阿姨修改英语作文,还教给他们有关奥运的专有名词和常用对话。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上美国的名牌大学,学成后回来为祖国作贡献。”朱唱白说。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