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沥的夏雨打在古槐叶上,朱红色的大门轻启,清晨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迎来了一批新的客人———2008北京国际会议中心80余名非注册记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国。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至圣先师”孔子早在2500年前便在《礼记·大学》里提出,要从地方到中央都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
国子监便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中央学府,同时承担着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作用,就像现在的“教育部”,连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都在国子监里当过“客座教授”。
在国子监的东侧,始建于1302年的孔庙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每逢春秋季节,皇帝都要亲临孔庙祭祀孔子,并形成规制。地处京师,又是皇家祭祀场所,使北京的孔庙成为全国众多孔庙中规格最高的一座。
如果你对北京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理念感兴趣,希望了解北京城市建设转变的脉络,一定不能错过孔庙和国子监这幅文化底蕴深厚的“画卷”。
“孔庙和国子监是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是北京旧城内区除故宫外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据讲解员介绍,这处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孔子的场所和古代国家最高学府,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也成为首都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所在地。尽管这样保持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并不利于保护古建筑群的完整性。
为举办一届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充分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风貌,北京市政府投入20亿元另辟新址,将首都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迁出孔庙和国子监。今天,“左庙右学”以原貌见诸游人。
北京奥运会创意性地提出“人文奥运”的口号,对于千年古都北京来说,不仅仅在于现代文明的塑造,更在于古代文明遗产的保护。据了解,北京对于古都文物保护的资金颇大,2000年至2002年,每年投资1.1亿元;2003年~2007年,每年投资达到1.7亿元;2008~2012年,每年投资将保持在1.5亿元。
“Fantastic,Fantastic……”(太神奇了),来自塞浦路斯的女记者安娜,忙着用相机记录下那数不清的雕梁画栋、琉璃飞檐,她已经完全被中国的古建筑和背后蕴藏的中华文明深深迷住了。(本报北京8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