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灾区人民的期盼
——中太建设集团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纪实
7月31日,对河北廊坊中太建设集团来说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因为他们收到了来自四川灾区的新的捷报:该集团援建灾区的第二期840套过渡安置房全线竣工,已交付使用,比原定工期整整提前了5天。
四川地震发生后,中太建设集团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承担起过渡安置房的装配任务。为了灾区人民的期盼,援建人员用辛勤和汗水打响了一场“攻坚战”,用拳拳爱心筑起灾区群众的“家”。昼夜不停援建安置房
5月16日,地震发生后第5天,集团火速派出9人救灾抢险小分队,紧急奔赴绵竹市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进行生命救援、废墟清理、管道抢修和物资财产抢救等。
5月25日,中太建设集团对过渡安置房施工进行详细部署,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并命令四川分公司放弃正在进行的7亿元的工程,迅速开赴援建工地。
当天下午,集团成都分公司230名援建队员和60多台施工机械进入崇州市三和社区、安乐社区两个援建“战场”。援建人员一到达,就迅速对稻田、水塘、垃圾场里的杂草树木进行“扫荡”,并昼夜不停地将砂石填入规划用地。
余震不断,阴雨连绵,还有罕见的大暴雨,救援物资缺乏,这是援建人员面临的情况。恶劣的施工环境反而激发了队员们的斗志。队员们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用肩扛,用手抬,完成了平时只有大型机械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他们每天冒着余震,争分夺秒地打通道路、清理土方、填埋水坑,饿了吃包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困了就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眯”一会儿,昼夜不停循环作业。
由于对四川气候不适应,再加上吃住在工地,蚊虫叮咬以及过度劳累,有的队员全身起了湿疹,奇痒难忍。有的队员双脚长满了血泡,白天沤了一天,晚上脱袜子都会扯下一层皮。有的队员双手满是划破的血口,有的队员腰、腿、胃的老病犯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经过20多个日夜的苦打硬拼,崇州“攻坚战”告捷。6月15日,中太建设集团安装建设的1780套过渡安置房全部交付使用,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第一期1500套援建指标。中华全国总工会也因此授予中太建设集团“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死亡地段”主动请缨
7月7日,集团再次请缨,承担起援建平武县平南羌族乡、锁江羌族乡、大印镇和豆叩镇4个乡镇14个安置点的840套过渡安置房的安装任务。
平武县受灾严重,而且施工时当地正值主汛期,山体滑坡、泥石流不断,再加上山路崎岖,被人们称为“死亡地段”。平武的援建工作点多面广,有的最远相距100多公里,人员和设备的协调十分困难。
余震时刻威胁着施工和材料运输人员的生命。在平武地区,一天几十次的余震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遇到大余震,援建人员甚至从床铺上被晃了下来。
但是,这一切都难不倒这支顽强的队伍。从7月7日正式入场开始,施工安装一直有条不紊、马不停蹄地进行,高效运转……让安置房多点人性化
在争分夺秒排万难、抢工期的同时,集团援建队员坚持一切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做到居民小区功能齐全、环境幽雅。在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受灾群众的需要,让他们住得舒适、安心。
安置小区不仅有医疗室、商店、阅览室、警务室等活动场地,还有厨房、供水点、环保设施等配备,污水处理、消防建设和垃圾处理站也一应俱全。为了加强防热功能,他们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多加了一层吊顶,并且为整个小区安装完善了避雷设施。在平武援建学校时,他们又把教室里原有的吊扇全都改成了更方便安全的壁扇。
真情感动天地。中太援建队员们英勇顽强的工作和细致入微的服务热忱深深感动了灾区群众。当灾区群众欣喜地住进爱心房的时候,很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当地的市、乡、镇政府和群众多次为队员们送来西瓜、矿泉水、鸡蛋等慰问品。五月初五端午节,救援队员不能回家过节。崇州西山区的群众,自发组织置办了酒席,在工地现场,用当地最高的待客习俗招待这些援建员工。当地百姓操着浓重的川音,异口同声:“你们为我们吃苦了,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