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文汇报报道,当前一个时期,对民营经济来说是瓶颈,是严冬,还是“成长的烦恼”?11日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浙江民营经济创业创新之路”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政府就浙江民营经济当前遇到的问题与解决之路答中外记者问。
“有的报道称,20%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温台地区已经倒闭了几万家。实际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实际上目前比较大的困难,主要是盈利水平下降,流动资金比较紧张。根本上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创新能力要接受挑战的问题。”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这样表示。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以一组数字证明浙江全省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并未走入“寒冬”:“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属于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去年上半年是4.59万家,今年上半年是5.14万家,还增加了5500家;500万以下的,所谓规模以下,比较小的企业,一般全省的数据在75万到80万家,今年六月底的数据是78.25万家,所以基本上的生存状况还是好的。”
然而,“今昔非比”,仍然是在座浙江官员毫不讳言的感受。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说:“在这里,我们还是要现实地承认,当前我们许多企业,整个民营经济呈现的一种状况,一些中小企业确实进入"平台期"。”
他解释说:“比如说外贸依存度比较高的行业,从事价值链低端的企业,由于汇率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等因素,让这些企业现在的经营情况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同时,也有些企业发展在诸多生产要素还没有完全储备好的情况下,过度的或者是带有盲目性的扩张行为,带来了一定的资金紧张,影响了日常生产的经营活动。”
“过去,我们可能依靠机制灵活应变,依靠成本优势赚取市场,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徐冠巨表示,当下迫切需要浙江民营企业以创业创新走出这种情况,获得新的发展。他说:“我们浙江民营企业的起步就是凭着"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样一种精神起步发展的,现在这样的精神还是要继续弘扬,但必须要拿起科技的武器,要按照现有的要求走创业创新之路。”
据悉,浙江省政府从三个方面帮助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第一,推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试点和股权质押的贷款,通过种种金融创新缓解资金困难;第二,对于政府原先已经规定的收费,在企业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缓交,甚至免交;第三,政府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政策不协调的问题,派出大量的干部直接到基层、到企业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服务。(记者吴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