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塔就在这一宝函中
“用目前最先进的金属探测仪器对这座千年之塔进行透视,结果还是无法看清里面的结构。虽然目前塔刹部分已经露出来了,但要把宝塔整体完好无损地从铁函内取出,难度仍然很大。”昨天,江苏南方冶金炉料公司总经理黄乃海告诉早报记者。他已应邀向文物部门提供了2套取出方案,其中一套被南京博物馆采纳。
黄乃海在发掘现场察看后表示,只有知道当时铁函是如何封闭的才可以打开铁函。“整个银鎏金质地的宝塔高度和160升冰箱一般高,虽然包裹宝塔的丝织物已打开,但金塔四周与铁函紧紧相连,考古人员都怕在取出的过程中伤及文物。
”由于该塔成分含有矿物质,如铁、银、金等,因此仪器无法对其进行透视。由于和南京市博物馆有保密协议,黄乃海表示不方便透露取出宝塔的具体方案。
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属工艺专家解释了塔刹的制作方法。宝塔的塔刹相轮和山花蕉叶采用的是一种叫作“锤揲法”的金银加工工艺。与铸造法相比,锤揲法工序相对简单一些,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金银原材料,其方法是先捶打金银板片,使之伸展成片状,将其铺在用松香、牛油和瓦灰等熬成的胶板上或模具上,再捶打出各种繁复的花纹。此次七宝阿育王塔有凸纹也有凹纹,这是两面捶揲的结果。
而相轮的破损部位表明中空的相轮在加工时使用了古代的点焊法,即用硼砂等助熔剂使银粒加热熔化,再将其粘在各部件之间,待其冷却,银部件就牢牢焊接在一起。而山花蕉叶有两排规则的铆钉样凸出物,表明其很可能使用了铆接法,这一工艺在宋代还是相当高超的。
另外,出土碑文上的“滑州助教王文”是一个重要人物,正是此人共同组织了地宫修建。那么这个“滑州助教王文”究竟是何许人也?
史料记载,滑州就是现在的河南滑县一带,而助教则是一个从九品的官阶,是古代官员中级别最低的,这更给考证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且,滑州助教更多的是一个虚衔,只是表明可以按这个级别向朝廷领俸禄,这个王文终生没去过滑州都是可能的,这就是宋初特殊的“寄禄官”制度。
在《宋史》中“王文”的名字只出现过两次,都是低级别的武官,被一句话带过,而且晚于碑文所称的“大中祥符四年”近30年,无法证明为同一个人。而在南京图书馆查到的《康熙滑县志》中,元代以前的“教职”资料都已佚失。王文这个人的身份已经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期望阿育王塔取出打开后能再发现关于此人的蛛丝马迹。
据曾参与扶风法门寺地宫考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伟介绍,古印度阿育王为了提升佛教的地位和影响,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信奉,就把释迦牟尼佛的八座舍利塔全部挖开,共得到84000颗舍利子。据佛经的记载,他一夜之间让这84000颗舍利子遍布于世界,并盖塔建寺纪念。据载,我国共有19处寺院建塔瘗藏了佛舍利,长干寺名列第二。早报记者龚菲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