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早上,福泉市城厢镇马田村村民余成章起床后感到牙齿隐隐作痛,便立即来到县城金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医生。打针、抓药,共计39.93元,因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只需交纳21.91元,其余18.02元当场就在医院报销。
“合作医疗就是好,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了,大家不管大病小病都会往医院跑。”余成章高兴地对记者说。
记者从省卫生厅了解到,自2003年我省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完善,新农合制度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参合率逐渐上升。截至目前,全省88个县(市、区)已全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实现了全省覆盖。今年,我省参合农民已达2831万人,参合率由试点之初的49%上升到92.12%。随着这项惠民政策的全面实施,切实减轻了参合农民医疗负担,有效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和水平的改善,全面提升了我省农村医疗卫生质量。
来自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底,我省参合资金使用率约为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64.21%,实际住院补偿比达41%,超过西部地区33.78%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省(市、区)中排名第2位;参合农民的住院受益面达到6.4%,超过全国4.83%的平均水平,位列全国第4位。全省58%的参合家庭获得了医疗费补偿,15%的家庭获得了住院费补偿。
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各地通过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降低起付线和药品价格、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管等措施,扩大了参合农民受益面,减轻了农民看病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少农民在生病时不再感到无奈和无助。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新农合施行前后相比,全省村级卫生室门诊病人平均增加了28%,乡镇卫生院门诊病人平均增长了20%,住院病人增加了近40%,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平均增长了18%,农村医疗机构总体经济收入增长了20%以上。与此同时,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费用却逐年下降,降幅在11%至23%之间,患者对定点医疗机构测评满意率均在80%以上。根据计划,明年我省还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高补偿统一提高到6万元,以进一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经济负担。
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施简陋、设备缺乏、人才总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不高等实际,全省各地在卫生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增加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解决了农民就近看病问题,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便捷服务模式,极大改善了农村卫生基础条件,有力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本报记者黄诚克实习生 石钰)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