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奥运健康北京
——北京奥运会赛时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全面启动
4月份以来,前往医院看病的细心市民不难发现,北京市内的主要医院都设立了肠道门诊预测监测点,以便更好地对夏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进行监测。这,正是北京在近年来逐步加大高发传染病防控力度,全力提升首都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为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构建完善的赛时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的系列举措之一。
举办一届平安健康的奥运会是北京奥组委和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今天,北京奥组委在主新闻中心举行了“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北京奥运会赛时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全面启动。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戴建平对记者表示:“北京对于奥运会赛时医疗保障服务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为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高水平、有特色的医疗急救、公共卫生和兴奋剂控制保障服务。”医疗服务准备就绪
2001年,当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提出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请求时,就向国际奥委会庄严承诺:在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做好奥运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经过近7年来的不懈努力,北京针对奥运会时的赛会医疗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障服务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逐步实现了申奥时的承诺。
据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介绍,为了构建完善的北京奥运会赛时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北京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完善医疗急救保障体系。不但确定了市内的24家医院作为奥运会定点医疗机构,还从全市的80多家医疗机构里选拔了3000多人组成了30多个医疗团队,为奥运会提供医疗服务;其次是全力提升首都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水平,完善了覆盖全市的传染病直报系统。在比赛期间将有22家医院24小时开展主要针对发烧、腹泻、皮疹等五种传染病相关症状的监测;第三是强化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第四是做好突发群体伤亡事件的医疗急救和应急保障。在疾病防控系统和卫生监督系统分别成立了20支和40支应急小分队来随时处理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进一步完善赛会的医疗保障服务,北京奥组委在京内赛区的31个竞赛场馆、45个独立训练场馆和10个非竞赛场馆,共设医疗站点157个,派驻191辆急救车和3000多名医疗专业志愿者。京外赛区则设有71个医疗站点,医疗专业志愿者2000余人。目前,各赛区已经全部进入赛时状态,可提供“全天候”服务。中医服务成为亮点
与往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组委在奥运村里建立的综合诊所设施更齐备,服务更周全,成为赛时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的重点环节。据戴建平介绍,奥运村综合诊所面积3100平方米,设有运动医学等17个医疗科室,各类工作人员635人。“在奥运村综合诊所,我们将对10500名运动员的10%进行口腔检查、筛选和口腔教育,将免费为运动员提供验光配镜服务,这都是历届奥运会上所没有的。”
在北京奥运会的医疗服务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据悉,北京奥组委不但选择了北京中医医院等两家中医院作为奥运定点医院,还将在奥运村综合诊所里为各国队医举办中医预防性运动医学讲座,开展针灸、火罐、中医推拿、按摩等中医服务。“我们将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提供最好的中医服务,使得传统医学更好地为奥运会的医疗保障作出贡献。”邓小虹表示。
(本报北京7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