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轰轰,大雨倾盆,记者走在北京后海的大街上,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浇得不知所措,一头转进七日晴酒吧躲雨。酒吧内弥漫着咖啡的香味,轻音乐在酒吧里回荡,氛围惬意而安详。
记者找了靠窗户的位置坐下,闭上眼睛享受着久违的安逸。
“我都快流泪了,中国向世界伸出了友谊之手。”在我旁边的一位外国朋友拿着电话用英语激动地说。
是啊,今天呈现给外国友人的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借助象征人类和平的奥运会,现代中国和世界更为相融。
记者凑过去,与美国人马尔塞、哈克、大卫、玛莎攀谈起来,试图了解他们眼中的中国。
玛莎的印象——遵守秩序 13日下午,在北京著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我和丈夫——大卫为究竟该挑选什么纪念品发生了分歧。我认为黑、红、黄三色相间的苗族腰带“更中国”,而大卫则认为,一些刻有动物图案的手镯更好看。
我们是第一次来中国,8月8日的晚间,在开幕式的观众席上,我们深深地被震撼了,真的就像活在神话和传说中一般。退场时,几万观众没有相互拥挤的现象,真的令人吃惊。
这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中国。8月4日抵达北京之后,我们看到的一切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印象。我们乘坐过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没有人抢座;戴着红袖章的老奶奶热情地为我们指路,这里的人们友善、谦虚、彬彬有礼。
北京的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少有人随地吐痰;公交台旁,即使没有秩序维护员,人们仍然耐心地排着长队;而出入地铁乘扶手电梯时,人们已学会了让出左手边的通道。
我们除了看比赛,还去过故宫、长城和天坛,我们热爱这里的文化,我现在都有点迫不及待地要学汉语了。
哈克的印象——自信心更强 我可比他们强,我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两年前我在首都师范大学留学,从此便喜欢上这座古老的城市。
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人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记得我刚来北京时,很多中国朋友想跟我交流,了解真正的美国是什么样的,但他们不敢开口,或是很不好意思地笑,你知道,那是很尴尬的。但是,奥运会给我的中国朋友带来了很强的自信心,他们无所顾忌,英语很流利,很棒。
事实上,在北京奥运赛场上,中国观众献给外国运动员的掌声毫不吝啬,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只关注本国选手,我去观看女子射箭团体中韩决赛时,尽管金牌最后归属韩国,但现场观众还是一次次将掌声献给了实力超群、表现完美的韩国运动员。真的,中国人是好样的,他们的信心是十足的,我喜欢他们。
我的朋友马尔塞、大卫、玛莎来北京看奥运会,前几天我带着他们逛天坛公园。在公园内,我们看见一位白发老者主动用英语邀请旁边的外国人共舞,丝毫没有语言障碍。
这就是老外们对“奥运北京”的印象,这就是他们印象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