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整车生产资格之谜
“我们调查后认为,第一,违反政策异地贴牌生产,中能有过失、有责任;第二,哈轻要负主要责任,因为它与中能签署了协议并提供整车合格证,没有这些车子上不了牌。”
■中能汽车违规调查(三)■本报记者 曾业辉
中能汽车从2003年就开始生产销售汽车,在国内民营企业中,应该算是早的,为什么现在国家发改委及台州相关部门却要查处呢?除了异地贴牌外,中能是否取得、何时取得整车生产资格令人关注。
|
较早涉足汽车行业
中能集团是一个以生产摩托车为主的企业,中能摩托车始创于1999年,目前具备年产28万辆摩托车整车、3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早在2002年,中能就已涉足汽车行业。
其官方网站资料称:浙江中能工业集团是以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汽车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集团。2002年,集团与中国一汽集团哈尔滨轻型车厂合作,利用双方资金、技术等优势组建了台州中能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SUV和皮卡系列产品,首期年产两万辆汽车整车项目建成并已投入使用。
目前,中能与汽车相关的控股子公司包括:台州中能汽车有限公司、台州中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台州市中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安徽安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中能有无整车生产资格,要看中能汽车有限公司及安徽安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有无整车生产资格。
整车生产资格之谜
在2004年5月开始执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之前,有不少民营企业如吉利、比亚迪等就开始涉足汽车产业,那时政策并不规范,难以追究,后来这些企业也都取得了生产资格。
这之后,汽车业的门槛要高得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四十七条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新建乘用车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不得低于:装载4缸发动机50000辆;装载6缸发动机30000辆。”
这一硬性规定将很多企业挡在了门外,力帆取得整车生产资格,及青年、江淮、长城等企业上轿车项目,都颇费了一番周折。
既然中能2002年就已涉足汽车业,为何却要靠打擦边球“度日”,没能一鼓作气在2004年之前取得资格证呢?这或许和中能与哈轻的合作有关。
中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峰告诉记者,当年中能与哈轻签有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哈轻将注资中能,中能占大股。
但台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台州市汽车摩托车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郑斌告诉记者,当时的协议是哈轻拟投资,事实上哈轻并没有投资,双方也没有合资。
台州市路桥区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林女士表示,目前台州路桥有整车生产资格的企业只有吉利和吉奥两家企业,并不知道中能在生产整车。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商注册资料显示,中能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23日,注册资本2680万元,法人代表陈华能,经营范围登记为“仅用于申报汽车不含轿车生产目录,不得开展经营活动(筹建期截至2009年2月28日)”。在此前后,中能又分别注册了台州中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台州中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按上面的说法,中能与哈轻并没有真正合资,而中能汽车又“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在发改委目录中也查不到中能汽车,由此,中能汽车并没有取得整车生产资格。
另据记者了解,2007年1月,中能汽车收购重组安徽省安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成立了安徽安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能方面称已经取得微车生产资格,台州方面有关人士则透露,“仍在申报目录”。
即便这样,中能汽车取得整车生产资格也应在2007年1月之后,而且不是一汽新赛宝的生产资格。因而,中能从2003年开始生产销售一汽相关车型,显然违规。
哈轻扮演什么角色
无论从哪方面看,中能应当是愿意与哈轻合作的,最终希望与哈轻合资取得整车生产资格。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其中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
8月15日,记者致电哈轻方面,各个科室均无人接电话。最后才打听到,原来哈轻不久前停产了,对停产原因,一位办公室人员直截了当地说:“产品卖得不好,亏损严重,现在大家都放假了。”
对于与中能合作一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现在哈轻与中能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合作已经中止了。”
据了解,哈轻几年前就已经换了厂长,对与中能合作的事大都推说不清楚,或者说一汽集团在处理这事。
对于异地贴牌违规生产一汽新赛宝一事,国家发改委和台州方面都表示,哈轻负有责任,脱不了干系。
“我们调查后认为,第一,违反政策异地贴牌生产,中能有过失、有责任;第二,哈轻要负主要责任,因为它与中能签署了协议并提供整车合格证,没有这些车子上不了牌。”郑斌说。
一汽集团:
一定尽快查实处理
摩托车厂贴一汽牌生产销售汽车,对一汽品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事致电一汽集团副总经理秦焕明,秦焕明非常重视此事。
当听说一汽新赛宝已经在市场上行销多年时,秦焕明很吃惊:“我第一次听说这事。”
秦焕明表示,他主要分管大众和装备制造业务,对哈轻的情况不太熟悉,但他一定会向集团尽快反映此事:“一定会尽快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会坚决查处,决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当得知一汽新赛宝每月的产量只有一二百辆时,秦更担忧:“这么少质量怎么保证啊?这事对一汽形象的影响太大了,对一汽品牌的伤害太大了,一定要尽快查实处理。”
8月18日,记者再次致电秦焕明,他的秘书王伟接到电话,表示此事正在向高层进一步反映当中,目前还没有新进展。
或许秦焕明真的不了解情况,但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了解到,发改委就此事早在今年4月份就已正式通报一汽集团,要求一汽对哈轻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理。
哈轻是一汽的全资子公司,哈轻违规要一汽调查处理,应当不是什么难事。但现在的问题是,哈轻已经奄奄一息,最近又传出了重组的消息,“板子”该怎么打,倒还真是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