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20日电(记者谢卫群)在地铁口的一个小小的服务窗口,递进1000瑞士法郎,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即换成人民币。这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地铁站出现的一幕。今天,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试点在上海启动,并将由浦东向浦西推广。
仅由银行兑换外币的状况已经改变。
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是指境内非金融机构经外汇局批准,为个人办理的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货币兑换业务,包括现钞和旅行支票兑换等。境外个人每人每日累计兑换额不超过等值500美元,境内个人每人每日累计兑换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
这次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经营机构,可使用自身品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可自行选择合作银行;可根据自身服务能力状况选择挂牌交易的货币种类,并参照中国人民银行汇价管理有关规定确定挂牌交易汇价;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须通过登录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办理,外汇局实行全过程监管。
根据国际经验,个人本外币兑换市场一般由银行网点、特许外币兑换商和一些特约商户组成,针对不同客户人群和客户特点构成多层次的服务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主要由银行办理,而银行由于网点数量、经营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的需要,这个问题在涉外交往和人员跨境流动频繁、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量大的地区尤为突出。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试行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有利于发挥经营机构营业时间长、兑换币种多样、经营机制灵活、专业化服务等优势,同银行的本外币兑换业务形成互补,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的需要。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