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题:期待奥运会推动大众体育发展
记者葛如江、杨玉华
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创纪录的金牌收获,展现了中国竞技体育的长足进步和不菲实力。我们为竞技体育的成就欢呼雀跃,更期待这辉煌的成就加速推动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竞技展现了体育的魅力,然而体育不仅仅是赛场之争。正如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所说:“体育为大众”。民众更广泛地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和内涵,还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准。在“后奥运时代”,如何借奥运东风推动中国大众体育发展,无疑是奥运会后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大众对体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从体育器材的热销到各类健身场馆的爆满,无疑都体现了这一点。北京奥运会更是带动了国人体育热情空前高涨。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适时推动大众体育进一步发展。
发展大众体育,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投入。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政府将体育发展重心转向国民体育振兴,不仅制定了体育振兴法,而且投巨资建设群众体育场馆,以法令形式硬性规定全民锻炼日、学校体育课时和必修体育项目,促进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止跌反弹并持续走高。日本借奥运东风发展大众体育的经验值得借鉴。
发展大众体育,离不开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体育运动总体仍是“官办”机制,市场化改革步伐不快。同时,以市场化方式新建起来的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因费用较高,群众有参与的热情,却缺少消费能力。
发展大众体育,离不开国民发展观念的革新。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而体质是人全面发展的根基。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多年来,社会各界大声疾呼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但在许多地方收效甚微,这除了高考的激烈竞争、学校管理的弊端等之外,学生家长、教师的观念也是重要原因。借奥运东风转变发展观念,从娃娃抓起,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全社会都应当有责任感、紧迫感。
2008年,中国书写了奥运的光荣与梦想,而在奥运荣耀之后,能不能真正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民众广泛参与、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将是对“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真正考验。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