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8-27 03:14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郝建华
8月的忻州,气候宜人,天蓝如洗。徜徉在大街小巷,排排绿树成荫,广场繁花似锦,小区整洁,马路平整。忻州人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的新变化,感受到城市的朝气和活力。
这些变化是忻州去年起实施9项民心工程、16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成果。这记录着忻州决策者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记录着忻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坚实脚步。今年上半年,忻州8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一举由山西省最后跃居全省六名之前。省环保部门权威发布,忻州市上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五业并举转变发展方式 在偏关县,投资1.05亿元的五个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正紧张有序地生产着。山西祥农饲料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郝先拴乐呵呵地说,当地的马铃薯、小米、羊肉产量大,过去农民卖粮难,如今不用出县,就地就消化了。这些农畜产品深加工后,价格翻了几番,农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民增收2.08亿元。全市已有这样的项目200多个。
这只是全市五业并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10日,市委二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开创忻州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加快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开发延伸煤电铝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业、煤化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文化旅游业五大新型支柱产业。各县市区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循环化”的思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忻州“黑、大、粗”的低端产业结构。他们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五大新型产业“摘资”“选资”,引进“高、大、新、绿”项目;河曲县、山西凤凰农业生态园、长征街办事处社区、泰尔公司、晋电化工有限公司“一县一园一社区两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不断发展壮大,19个工业园区逐步凸显出行业集聚、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循环经济的特点,基本上形成了项目带园区、园区促项目的良性互动格局。忻府区以禹王、侨友和高陶为主体的煤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园,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园,并吸纳就业人员2000多人,不仅成为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的平台,也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今年“双百千亿”项目累计开工182个,占项目总数的91%,纳入两区开发的103个项目,一再扩容增编,投资由原来的267亿元猛增到565.1亿元,到目前,环保完成率达82%,开工率达84.46%,已有17个项目竣工投产。今日忻州,已成为极富亮色和魅力的投资热土。共引进项目91个,投资规模760.66亿元,引资643.84亿元。大唐国际电力公司投资80亿元,在定襄建设2×100万千伏的大电厂项目,香港巨遨集团签单10亿元开发宁武旅游业项目,偏关引来了汇嘉高科技半导体园区30亿元投资、以及中博会签约总投资97亿元的19个项目、经委确定的20个科技创新项目等一大批增量投入和存量提升项目的实施,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助推了忻州经济的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忻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大幅前移。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排名全省第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4亿元,排名全省第五。固定资产投资36.8亿元,增长34.7%,排名全省第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1元,增长20.2%,居全省第四。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76元,增长28.8%,位居全省第二。
市发改委的一位干部自豪地说:目前,忻州处于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以人为本 提升幸福指数 代县白峪里矿业公司投资1000万元帮扶新高乡韩街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事业和生态农业,建起6个蔬菜大棚,完成万只獭兔养殖场饲舍建设。代县村企结对、共建和谐,首期已促成70多个企业与39个村结对共建。已完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928.8万元。在建项目6个,已完成投资522万元。
市委书记张建欣说:“我们每天都在接受考试,试卷是忻州的民生质量和经济建设,考官就是历史和人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忻州在社会保障、救助、帮扶等方面,全面加快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了10项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指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不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是逐渐变成触手可及的实惠。185个乡镇卫生院通过规范化改造,132所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121个新农村试点村配备了医疗设备,初步构筑起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目前,201.829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部门为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代交参合费用105.19万元,让广大农民尽享“生命关怀”。今年6月,忻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启动。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工作在4800个村全面推开,100%的村参加了养老保险,已有17.2万适龄农民参保,沐浴到财政的阳光,已有3800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保德67岁的老人王二说:“我和老伴都投了保,年景好不好都能领到养老金。每月174元,比个儿子强啊!”上半年,保德用于养老、医保、低保、职工生活困难的配套资金达4429万元。
忻州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解决了14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建设10万平方米廉租房,解决了2000户廉租住房保障体系,棚户区改造、新建住宅35.159平方米,解决了147.248万户、17643人的住房困难。
高度重视信访稳定,把解决人民诉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县委书记大接访和干部下访“两项活动”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到解决问题上,一批“钉子户”“骨头案”等积案很快得到解决。1至6月份,进京非正常上访平均下降57.6%。7月份,非正常进京上访在全省排第11位,截至8月21日,连续31天无非正常进京上访。
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是硬道理,但忻州的施政者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发展。他们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污染企业,一方面提高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上项目,眼光放在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及具有先进生产水平的项目,不是土地集约利用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再大、利润再高,都不能上马。
但是,原有的落后产能曾使四个县市受到省环保部门的“区域限批”。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忻州人意识到:必须以循环经济、集约经济取代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
市长李平社说,要以治理水、气、河、山、路为重点,强势推进环保攻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新型产业腾出容量。
忻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连续两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在去年关停五小企业、污染企业1216家,断电920家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取缔、关闭企业625家,炸毁烟囱380根,断电611家,限期整改589家,停产97家,拆除锅炉403台、茶炉98台、大灶1397个。
与此同时,在滹沱河流域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污行动。不符合产业政策及污染企业被断电停产,忻台旅游公路一公里范围内的污染企业全部被断电停产,有的被要求搬迁,有的限期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后恢复生产。5月份,滹沱河流域7个省控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不同程度下降,滹沱河水质明显好转。
在汾河流域,宁武、静乐认真贯彻省政府推进汾河流域治理修复与保护动员会精神,取缔了一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排污口,三公里范围内的涉水企业被要求限期治理,达到排放目标。河道生态修复和移民搬迁工作也同步展开。
在忻州城区及各县县城,污染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全面铺开,忻州城区热电联供面积由去年的80万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230万平方米,其余县市的集中供热工程有的投入运行、有的全面启动。五台山、宁武东寨、忻府区、静乐、原平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其余县市已全面开工建设,即将投入运行。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工业污水处理工程相继完成,而省政府确定的4家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已全部关闭。上述种种措施,使忻州市治理空气污染成绩显著,获得山西省政府200万元奖励。
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来八方宾朋,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54万人次,同比增长6.5%。
忻州,这个镶嵌在大太原城市圈外层的内陆小城,正以她“温泉之都”的小巧别致吸引着国内外游人的目光,朝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