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东城区的82岁方老太近来血压又高了,缘于前几天她的工资存折找不到,为避免被人盗取,就让家人连夜通过电话银行口头挂失了。没想到,第二天又找到了存折。方老太的女儿刘女士拿着母亲的身份证和自己的身份证来到银行,想取消挂失。
让刘女士意外的是,银行说,取消挂失必须本人亲自来。刘女士告知母亲卧床不起,根本无法下楼,除非电话叫999救护车,还得三个人才能抬下来,怎么可能亲自来呢?再说,存折、密码、老人的和自己的身份证也都在,证件齐全、手续完整,像这种特殊情况,银行应该本着为客户着想来灵活办理。
但银行工作人员还是坚持,规定就这么说,必须得本人亲自到场才能取消挂失。如果本人实在来不了,就得到离老人家很远的开户行去取消。
无奈,刘女士再次回到家中给银行打电话,想试着能否通过电话银行的方式取消。电话银行告知:“只要是口头挂失在任何一个网点都可以取消,如果不是本人到场,则必须到开户行。另一个办法是:等五天后,口头挂失就会自动取消。”
“如果这几天家里急需用钱怎么办?拿证件能否取出?”刘女士问。对方回答:“那没办法了,要想取钱只能五天以后。”
刘女士感到很不解,代取工资只要拿本人和代办人的身份证、知道密码就行,为什么取消挂失就不行?如果老人因此着急犯病住院,马上要交一大笔押金,取不出钱,岂不是火上浇油?
无独有偶。据《三秦都市报》日前报道,76岁的王素贞因瘫痪在床,因领取退休工资的磁卡消磁,老人的儿子拿着自己、老人的身份证和单位介绍信到鞍山市一家建设银行柜台换卡,没想换卡也必须本人亲自到银行来办。王刚说了母亲的情况,请求银行特事特办,到家来办理业务,银行说无此先例,拒绝了他的请求。并说,如果老人无法来,须到公证处出一份委托公证,恰逢周日,公证处不上班。王刚无奈之下,只好请亲朋把卧床的母亲抬到银行。
上述两例足以说明,目前,银行服务还有许多尚待改进的、更人性化的地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银行针对于那些数量庞大、行动不便的老年消费群体,应该在服务上有所考虑了、有所计划了。
笔者就多次在银行看到,老人们来取钱,不是忘了带卡,就是忘了密码,在年富力强的人看来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但对于老年人却是难事儿。尤其是一些老人在行动、记忆力等生理条件已退化到需要细心体贴呵护的婴幼儿状态,针对于此的服务当然要有的放矢。
想想看,就取钱那么一点儿事,让家属们花费时间精力把老人们抬着、举着折腾到银行,给老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弄不好会有个三长两短,责任算谁的?银行客户看到大厅里躺个卧床不起的人,那银行岂不成了“医院”,再加几个来帮忙抬人的“闲人”也会带来银行的拥堵、混乱。
银行作为服务窗口,所有的服务规则都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像这样把起不了床的老人抬到银行的荒谬事,在口口声声以顾客为上帝的商业服务领域发生,是足以做相声段子了。顽固不化地强调规定,而不能灵活地处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仅仅是服务缺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