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热、环保潮、奥运精神——奥帆赛给青岛留下宝贵遗产 新华网青岛8月28日奥运专电(记者苏万明、刘宝森)完美的奥帆赛,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置身青岛,人们开始领略到奥帆赛丰厚的遗产:“帆船之都”掀起了帆船运动热潮,“绿色环保”的城市理念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和奉献快乐的志愿服务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帆船热 “整个奥帆赛期间,陆域观看区每天能接待1万人次的观众。现在,几乎每个青岛人都能对这项运动谈上两句,这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特色。”青岛奥帆赛副秘书长、竞赛主任曲春说。
早在2001年7月,随着北京申奥成功,青岛就开始以开放的视野构建“帆船之都”。从“青岛号”大帆船命名到“相约奥运·扬帆青岛”境外18个国家和地区的推介,从连续举行国际帆船邀请赛到8月举办奥帆赛,青岛“帆船之都”的形象在世界上逐渐清晰。
奥帆赛期间,人们更加欣喜地看到,观众中1/3是青少年。青岛市民李长龙的儿子虽然仅9岁,但是只要有机会就会到赛场上看比赛,眼里散发着崇拜的光芒。回到家,他就恳求父母参加帆船俱乐部。“这些少年即便不成为专业运动员,也将成为这项运动的爱好者,成为青岛帆船运动的长足动力。”曲春说。
目前,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已经达到43所,成立中小学生帆船俱乐部82个,培养出2600多名青少年帆船运动骨干。“这次奥帆赛成为新起点,百年前发源于青岛的现代帆船运动正在乘势而起。”中国奥运代表团副团长崔大林说,“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将从青岛起航,走向世界。”
环保潮 “筹备奥帆赛过程中,通过借鉴国际标准,青岛与整个世界进一步融合。赛后,青岛将留下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加完善的城市设施、更加新潮的绿色环保城市理念。”青岛奥帆委主席助理袁之平说,“早就以蓝天、碧海、绿树、红瓦闻名世界的青岛,将因为奥帆赛的举办,变得更加美丽。”
“绿色奥运”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为了保障奥帆赛期间青岛的空气和水质,两年来,青岛市开展了脱硫、扬尘污染控制、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等系列工程。2008年,又投资1.78亿元更新了502辆公交车,欧III以上排放标准的中高档公交车比例达到53%。此外,青岛市改扩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前海一线37个排水口和2个污水处理厂,确保了达标排放。
根据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进入8月以来,青岛市区的空气质量一直都保持优良。此前1至7月,青岛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92天。“这些成果,我们自然要保持下去,让青岛人享受更好的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赫旭说。
更可喜的是,绿色环保成为越来越多青岛市民的行为习惯。“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青岛市民肖燕说,“政府倡导的好几次公交出行我都参加了。如果没有急事,我将来还要弃小车坐大车。”
奥运精神 “我们志愿投身到奥运服务,得到的并不是物质奖励,而是一种奉献快乐的内在精神价值,它使我的生命充满了意义、增添了色彩!志愿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服务的奥帆赛志愿者张成飞说。
青岛(残)奥帆赛志愿服务从7月27日正式启动以来,13760名(残)奥帆赛志愿者,践行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我成长”的志愿服务精神,彰显了“人文奥运”的非凡魅力。
“奥帆赛志愿者已逐渐成为青岛市的一张名片。在奉献中快乐的志愿服务精神,是奥帆赛后留给青岛人民尤为宝贵的遗产。”共青团青岛市委书记陈飞说。赛后,奥帆赛志愿者队伍通过注册等方式保留了下来,志愿服务项目将长伴青岛人民左右。“我们的志愿者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陈飞说。
“奥运会结束了,但奥运精神将长驻我们心中!”青岛市民李长龙非常关注奥运会,看着体育健儿们争金夺银,他激动万分。他已打算让儿子报名参加帆船俱乐部的训练,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将会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激励我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