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出炉
目标:到2020年建103个市区级场所,60%的社区级场所完成改造
便民:紧邻人口密集区,灾害发生后10分钟内可到社区级避难场所
本报讯 突发地震、洪水等紧急灾情,到哪里避险?昨日,市政府公众信息网(www.cq.gov.cn)发布《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7-2020)》(下称“避难场所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要建成16个市级、87个区级防灾应急避难场所;60%的社区级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完成改造。
|
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规划的避难场所考虑了紧邻人口密集区,方便人们紧急疏散、避险,最近的10分钟左右可到达。其中,高尔夫球场则首次纳入规划,目前佰富、保利高尔夫球场率先纳入。
到2020年
建16个市级避难场所
今年3月,市规划局会同市地震局、市预案办等编制避难场所规划,来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市规划局相关人士称,这是一部“宜居重庆”的危机规划,提高居民防灾避难意识。
据介绍,该规划结合我市“山城”、“江城”等特点,规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防灾避难场所建设用地、城市应急通道系统建设和防灾避难场所设施配备的完善。
主城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有近期和远期计划。近期目标是在5年内,建成6个市级、30个区级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在主城规划区2737平方公里范围,建成16个市级、87个区级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完成60%的社区级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的改造。
市级场所
设立直升机起降点
规划的我市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将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应急避难网络”(建设标准和配置标准详见另文)。
“三级应急避难网络”的形成,需要畅通三级应急通道。城市级应急通道,用于联络灾区与非灾区、城市局部区域与区域内其他城市,也可快速到达应急指挥中心、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医疗救护中心等,主要利用城市对外交通干道(高速公路)。16个市级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将设置应急直升机起降点。因此,利用江北国际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作为空中通道,长江、嘉陵江作水上通道,与陆上通道共同形成水、陆、空“立体避难网络”。
区级应急通道,用于城市内部救援和疏散,主要利用“五横、六纵、一环、七联络”城市快速路。
社区级应急通道,则利用部分主次干道及主要支路,最小宽度不低于8米。这一通道就像“绿色生命轴”,让避难市民尽快进入并获得救助。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城区最早建成的大型应急避难场所,是位于渝北区龙溪镇的花卉园,占地面积约18公顷。
高尔夫球场
纳入避难场所规划
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将尽量依托现有的开敞空间,让这些场所不仅紧急时候可以使用,平时也会有很多用处,避免“闲置”。据介绍,规划首次将空间开阔的高尔夫球场纳入到应急避难场中。考虑到与人口密集区的距离,率先纳入的有佰富、保利高尔夫球场。
此外,现有的场所“多用”,可以更快投入使用。除高尔夫球场之外,高校、体育场、公园等开敞空间也作为了避难场所,如重庆大学、大田湾体育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