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于小作坊,售价高受冷遇,每月亏损两三万元
海南唯一“QS”豆腐厂面临倒闭
“我们是全省唯一一家获得‘QS’食品认证的豆腐厂,但目前却因竞争不过小作坊而面临停工、企业无法生存的困境。
我省仅一豆腐厂获得“QS”
豆制品早在2008年1月就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按照规定今年1月1日起无“QS”认证的豆腐制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但在我省,因豆制品企业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普遍都是豆腐小作坊。
据了解,目前我省仅有一家豆腐厂获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即“QS”认证,该豆腐厂就是李先生位于桂林洋的这家名为“瑞华海”豆制品的企业。省质监局食品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家唯一获得“QS”认证的豆制品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相比其他小作坊,该厂的设施、卫生以及产品质量等都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因此,该厂作为唯一一家正规豆腐企业,填补了我省空白。
豆腐厂成本高于小作坊
为何一家获得“QS”认证的正规豆腐厂却面临停工、企业无法生存的困境?该厂负责人李先生表示,主要是因该厂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后的豆腐成本高于小作坊豆腐。虽然具有代表质量合格的“QS”,但该厂的豆腐却因价格较高未能让市民“动心”。
据介绍,目前海南市场1公斤黄豆的价格为6.4元左右,该厂一般1公斤黄豆可生产4公斤左右的绢豆腐(即市场上常见的白豆腐)。折算成市斤,该厂生产的白豆腐1市斤(500克)的成本为0.8元,加上0.1元的水电费、0.1元的物流费、0.1元的人工费以及0.1元的房租、设备折旧以及产品包装、损耗等,该厂的豆腐制品出厂后的成本至少为1.2元。目前在海口市场上,小作坊生产的白豆腐零售价格在每市斤1.1元-1.6元。
由于成本高于小作坊豆腐,李先生的豆腐一直销量不好,过去半年来依靠送学校食堂、送餐馆等维系。在农贸市场上,李先生的豆腐因价格较高,面对普通市民“卖不动”。
售价高难入普通市民家
“农贸市场找不到摊位、酒店食堂拼命压价、普通市民倾向于更便宜的豆腐……”李先生在谈到自己做豆腐半年以来的感受时如此表示。李先生说,最主要还是市民对食品安全即“QS”的认识不够,在价格杠杆的调剂下,低价的小作坊豆腐更容易让市民接受。
李先生说,他们曾想进入海口的一些农贸市场进行销售,但大多数的农贸市场豆腐摊位已经饱和,他们获得不了摊位,无法进入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位上寄售,但仍因价格较高受市民冷遇,甚至遭小作坊排挤。一些向他们订货的酒店、餐厅以及学校食堂等又要求按照小作坊的豆腐价格进货,他们低价供货造成长期亏损。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厂连续亏损,平均每个月亏损2万-3万元。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李先生的豆腐厂看到,该厂已经停工了。原本每天有20多名工人上班,现在只有2个工人守在厂房内无事可干。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能做的就是洗洗设备,保持厂房清洁。
质监部门
豆腐小作坊将被陆续淘汰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在进行豆制品等食品生产监管时,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做到必须有“QS”认证才能生产,通过扶持与引进,建立一批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豆制品企业,解决了该市豆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今年7月,深圳市还启动了无证产品退市举措。目前,该市有20家豆制品企业通过认证,大型超市已频见“放心豆腐”身影。
“我省豆制品的质量安全也要和其他发达地区一样,早晚实现全部‘QS’,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省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曾如此表示。获得“QS”认证的豆腐制品上不了百姓的餐桌,小作坊豆腐长期占据市场,这一局面也终将得到改善。按照国家和海南有关部门计划,无法获得“QS”认证的豆腐企业和小作坊将会陆续淘汰。
据悉,我省质监等部门多次针对28大类食品(包括豆制品)发出通知进行整治,并要求酒店、宾馆以及食堂等经营单位尽量购买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随着市民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小作坊的不断出局,正规豆腐厂生产的“放心豆腐”早晚会摆上百姓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