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务院官员:价格形势喜忧参半 防通胀依然艰巨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增速和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的态势,表明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整个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又面临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企、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
因此,既要继续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明显下滑,并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对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高速增长的经济快车需要进入“修整期”,但要防止回调过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上升期大体为3—4年。这一轮上升期从2002年走出1998年以后的经济低迷算起,到2007年达到11.9%的峰值,已经6年,持续时间之长是少见的。在这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从稳定性角度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10%—12%,最近两年连续高于11%。尽管其间出现过局部地区和行业的投资过热,国家随即采取了总量紧缩和结构调整并举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没有伤及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得以保持。从协调性角度看,支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如粮食连续4年丰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合理变化,2005年和2007年消费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略大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规律,持续一段时间的上升期达到顶点后,自然会进入回落期。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小幅回落,今年一、二季度继续呈现回落态势,这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下行通道。我们不妨把回落期视为“修整期”。毕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节能减排降耗的形势相当严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仍然迟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一些,进入修整期,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有利于为解决这些矛盾创造比较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

  同时,也要正视和防范经济增长回调幅度过大的风险。去年年底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外需下滑、内需不稳、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国际油价高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不利影响和不确定因素增加。今年上半年,扣除美元贬值和国内通货膨胀因素,我国实际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较多,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从国内需求看,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投资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下滑;消费实际增幅虽然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近年来支撑消费升级和经济景气的住房、汽车购买需求也出现回调,下半年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空间受到制约。这些变化,加上前期的一些紧缩性调控措施,已经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的市场预期看跌,也成为“热钱”由流入转为流出、股市深度下跌的诱因。鉴于经济运行处于周期性回调阶段,需要防止当期需求加速下滑与之叠加,避免造成回调过猛、“刹车容易启动难”的被动局面。

  价格形势喜忧参半,防通胀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趋缓,这表明防止通货膨胀和刺激短缺农副产品供给增加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产生积极成效。今后几个月,国家采取的鼓励肉蛋奶和粮食生产的政策和高位运行的价格信号,还会继续显现刺激供给增加的效应。随着肉蛋等产品供给增加和今年夏粮连续第五年丰收,食品价格涨幅会继续回落。去年消费价格上涨带来的翘尾因素,在今年下半年也会明显减弱。因此,预计今年消费价格涨幅会继续保持回落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落差,而国际市场粮价持续高涨,很可能在今后一个时期推高国内粮价和食品价格。此外,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水、电和成品油价格逐步提高,引起居住和服务价格也出现较大涨幅。这些都可能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新因素。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年内消费价格指数回落幅度很可能比较小,全年平均水平仍会高于去年。

  生产资料涨价幅度继续走高,是当前价格形势比较复杂的一个突出表现。今年7月生产资料涨价幅度上升到11.7%,已超过2004年10月10.9%的近期高点。这一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直接原因是国内外铁矿石、煤炭和石油价格上涨的拉动,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型特征。从根本上说,则反映了我国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供给趋紧的矛盾。这一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宏观经济背景与以往有较大区别,即今年以来投资需求实际增速持续下降,并没有出现由投资过热引起的生产资料普遍紧缺,而且下游产品生产能力充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难以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在短期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还不容易向居民消费价格迅速传导。但如果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会削弱下游产业对成本提高的消化能力,从而推高工业消费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供求矛盾加剧,并正在向高价格时代转变,这对我国价格上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此,我国面临相当大的中长期通胀压力。

  寻求稳定增长与抑制通胀的平衡,需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探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活跃,处于经济增长潜力较大的时期;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开放型经济,也扩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我们有信心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经济增长。同时,我国人口和新增劳动力众多,就业压力巨大,改善民生的要求日益强烈,客观上需要保持较快的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更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关键领域的改革,特别是理顺资源价格机制,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体制保障。

  无论是实现平稳快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还是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都需要以不失真的市场价格体系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决定机制已经市场化,形成了真实的市场信号和灵活的微观反应机制,增强了经济活力和供给能力,为稳定价格总水平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是,资源类重要生产要素价格仍然长期维持低水平和行政性调价。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性管制的低价格状态实际上是一种隐性通货膨胀,其直接后果表现为生产者积极性受压抑、供给持续紧张、价格上涨压力不断积蓄,而这种被压抑的涨价压力迟早要释放出来。最近几年反复出现的煤、电和成品油供给紧张表明,资源价格扭曲、形成机制不合理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为维持低价格,国家被迫支出大量财政补贴,表面上保持了价格稳定,实际上引发紧缺资源外流,反而加剧供求矛盾。实践证明,加快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已经成为深化价格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基础性条件。

  持续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的使用成本面临逐步提高的压力。我们在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时,也不得不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日益增大的新挑战。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改革,在短期内会加大价格上涨压力,这是难以避免的代价。但应当看到,合理的资源价格会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替代,更多地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有利于在中长期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寻求稳定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没有可以简单照搬的一定之规,需要在实践中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探索。根据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来确定稳定增长的合理区间,可能是比较妥当的。控制通货膨胀则要尽量保持价格的低水平,同时也要综合考虑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资源价格改革的客观需要,以及开放条件下国际输入因素的影响。因此,把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拘泥于往年价格失真时的低通胀水平,应当说是比较合理的,有利于为深化价格改革创造条件。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时机和力度,实行有助于实现平衡的政策组合

  根据当前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要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并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需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时机和力度,实行有助于实现平衡的政策组合。具体来说,就是保内需、增供给,松财税、紧货币,改价格、稳汇率。

  保内需、增供给。投资需求宜保持合理增长,对节能环保、改善民生、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项目可增加投资,并可增加相关设备和原材料进口。扩大居民消费,宜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时注意保持住房和汽车等消费升级需求的活跃。增加有效供给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根本之道,宜继续扶持短缺农副产品生产,完善信贷、财税和市场竞争等相关政策,激励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和成本消化能力,增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松财税、紧货币。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的基调应继续保持,同时需增强财政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应对通货膨胀的复杂成因,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松财税”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财税收入连年大幅增加的有利条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适当进行减税(主要是调减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出口退税),以支持增加有效供给,缓解出口下滑,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紧货币”则是指:坚持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速,谨防其增速过快加大通胀压力;同时,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创新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融资环境。这种松紧搭配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内外需过度收缩,也体现了控制通胀的取向。

  改价格、稳汇率。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供求关系和环境治理代价,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在目前资源价格扭曲的情况下,指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国内通胀是不现实的,况且近年来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刺激“热钱”加速流入,加大了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宜抓住最近美元升值、人民币汇率连续多日回调的时机,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弱化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使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浮动中趋近合理均衡水平。这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卢中原)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马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