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与真相之间的微妙距离 除了有些传说因为当事人或有关方面拒绝采访而无法证实外,离奇的车祸是真实的,死亡和事故也是有案可查的,那么,在传言和怪象的背后,事实真相究竟怎样?《发现周刊》记者经过详细调查,一一解开这些神秘的谜团。
悠悠明故宫,身世几多谜 (资料图片)
1风水人士一向对此颇有研究,他们从“王气”、“气场”的角度,解释了怪象的成因。不妨听听他们的一家之言。
太庙是否真有暗器 在明故宫诸多建筑遗存中,给人感觉最奇异的就要数太庙了。在民间传说中,太庙是皇家祭祖的地方,为皇家建筑的重中之重,谁敢擅动就会横死。难道说,太庙在建造之初,也会设有机关暗器,或者像埃及金字塔那样下有诅咒?明故宫附近,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阴气重?
太庙是朱元璋用来祭祀祖先的地方。
按照古代建都“左祖右社”的思想,也就是宫殿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禝坛,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朱元璋初建的太庙有四座,每座庙里都供奉一位祖先,而且庙都面向南。到了洪武九年,朱元璋改建了太庙,形成了“前庙后寝”的格局。“寝”是用来供奉祖先皇帝牌位的地方,一般会放上五代祖先的牌位,而当时,朱元璋供奉了祖上三代的牌位。朱棣当上皇帝后,太庙里的牌位就多了朱元璋和建文帝两人。在祭祖的时候,会先把祖先从后寝请出来,在正殿举行祭祖仪式。
朱元璋会不会在建太庙的时候,先请巫师来做一场法事?600多年过去了,这已经无人知晓。明史研究专家认为,朱元璋是一个很诡异的人,他疑心病重,他建造的太庙里会不会含有类似埃及金字塔的皇家诅咒,以防止后人侵占了他们家太庙的地盘,这很难说。
8月27日,南京一位对风水很有研究的人士走了一趟太庙遗址。她一看到两排整齐的石柱础,就认定这里应该是太庙的神道。她在石柱础的长廊里坐了片刻,就说感觉到了一种灵异,这里似乎有很多皇家的灵魂。而后,她又在长廊的石板上躺了下来,脚心朝南,闭目聆听后,说:“能够听到一种轰隆隆的磁场辐射声音,一般情况听不到,静下心聆听就可以听见。”她表示,虽然明代皇帝们都没有葬在这里,但祖先的魂魄还在这里,所以,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磁场。在她看来,太庙还真是个不寻常的地方。
不过,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说,太庙在建造时其实并无出奇之处,它也和明宫殿一样,用了巨大的石柱础做基础,也是木质结构,采用了明代皇家用的琉璃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因为这里是祭祀祖先的地方,都是皇帝家族的人来祭拜,自家人不用防备自家人,所以,也不会像陵寝地宫一样,精心布置,防止后人盗窃。
“龙头之气”改变了气场 明故宫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如今,明故宫遗址也就剩下明故宫遗址公园和午朝门遗址公园了,明代的宫城格局早已看不出来了。60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朱元璋看中的“龙头之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南京的一位风水人士说,东边在《易经》中是春生之地,明代选择城东为皇宫,有利,但也有两大缺陷。朱元璋并没有占据真正的“龙头”,明故宫在紫金山的西边,在风水上,山南水北为阳,而明故宫却是在紫金山的西边。朱元璋本来想以紫金山为“靠山”,但是,紫金山太巨大了,朱元璋并没有下令把紫金山变成皇家后花园。这样一来,皇家宫殿反被紫金山所控制,站在现在的四方城,就能把明故宫看得一清二楚,从安全角度讲,这是兵家非常忌讳的,等于“自泄门户”。另外,当年皇宫是填燕雀湖建成的,造成了下洼,这种下陷,就象征江山不会牢固。
如今的明故宫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恢宏建筑,遗留下的是皇家曾经使用过的地皮。风水人士说,虽然地面建筑没有了,但皇家精神还在,从表面人们看不出什么,但精神是无形的。明故宫一带具有非常巨大的文化价值,结合明代的社会功能,这一带如今还是非常神圣的地方,好好利用这种文化价值,把它600年前的功能进行延伸,就会带来非常旺盛的人气。比如,延伸明故宫的功能,把这里建成明皇宫微缩景观,或者设置共用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国家的、又是公共设施,这种设施的功能并没有破坏历史遗存,会带来兴旺。
但如果改变了原来的“根基”,把明故宫一带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变成世俗之地,变成商业、饮食的地方,那么就会达不到商家想要的繁荣,反而会是谁建谁倒霉。原因很简单,这里的“根”没有了,过去的功能和现在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然就旺不起来。而且,明故宫一带已经形成了一个“气场”,这个气场是无形的,也是让现代人感觉特别神秘的地方。
2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风水人士的说法究竟是否有道理,我们带着疑问采访了政府有关部门。
遗址开发是个复杂问题 明故宫的遗址上,曾经有人提议建江苏大剧院,据说,已经通过几轮论证,但最后,文物局还是否决了。地铁二号线,有关方面曾想在明故宫中轴线上开地铁出口,但国家文物局一纸批文,否了!为啥不能建这些设施呢?文物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明故宫遗址是全国重点文保级单位,在该遗址上建大型设施对原貌、原址保护都是相当不利的,所以不能通过。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也说,明故宫遗址是标准的大遗址宫殿。在保护大遗址问题上,不是光看地下文物有多少,更应该看它的空间关系,不管有没有文物都应该保护起来。现在人们看文物有没有价值,不是说金银珠宝就有价值,而是看它的空间价值,看它能够给市民带来多少文化信息。
3然而,在地质学家眼中,明故宫的神秘,应该从这里特殊的地质构造去找原因。
“华沙百慕大”的真相与明故宫的怪象 地球就像一部万卷书,沧海桑田都被忠实地记录在地质层中。翻开这部“书”,你可以看到——一亿年前明故宫曾经是火山爆发地,经常喷射出岩浆,3000年前,明故宫曾是古秦淮河道的河床,直到1366年,古燕雀湖填平作为建造皇宫的基地,明故宫地下的水系也就此戛然而止。明故宫成为南京的百慕大,跟这特殊的地质情况有关。
在波兰首都华沙,同样也有一个“陆地上的百慕大”,是一个三角形的公路中心,这里发生的车祸不计其数。经过无数次检验,这里所发生的车祸都非路况、车况、气候的原因,也不是驾车者酒后开车。明明是风和日丽的日子,视线极佳,司机精神抖擞地开车前行,可是一到这个路段,人就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恍惚,头昏脑胀,心神不宁,全身乏力,随后就失去了自控能力。
更奇怪的是,某些动植物也忌讳或特别喜爱这块“三角地”。例如,枫树、榛树、柳树、常春藤等在这里生长得特别快;而杜鹃花、棕榈等却厌恶这个地方;苹果、杏、樱桃等果树竟会生斑枯萎,甚至只开花不结果。猫、蛇、蚂蚁、猫头鹰在这里生活得很好,蜂蜜的产量比别处高1/3;然而,鹳从不在这里筑窝繁殖;猪、狗等动物也不愿在这里逗留;这儿割的草送到奶牛嘴边,奶牛竟会拒食。
这个“三角地”里到底是什么在作怪呢?
经过科学家们的勘测,发现是“地下水脉”在作怪。这里地下有重叠交叉、大大小小的河流组成的流水网,地下水脉的辐射量较之宇宙射线要强好几倍,会影响到人和动植物。但是因为身体因素的原因,有的司机受到辐射便失去自制能力,有的司机则经得起这种辐射故而安然无恙。
那么,明故宫的地下,究竟是怎样一番情况呢?
对于明故宫下面的地质层,早在上个世纪末,江苏省地震局的专家们就通过精密磁测搞得一清二楚。
明故宫一带下面的“基石”要数到地质最深处的火山岩了,它形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专家告诉记者,可以想象一亿年前南京的地质曾经出现过一次重大的变革,大量的岩浆喷出了地表。到了晚期,即白垩纪,则以强烈的火山喷发为特征,当时的南京气候炎热,火山的脾气也难以琢磨,时不时地爆发一次,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但是火山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珍贵的礼物,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迅速冷却,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形成了如今的南京“基石”——火山岩。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杨达源告诉记者,早在3000年前,古秦淮河从今天的中华门和通济门之间往南流入今天的南京主城区,这条穿越重重丘陵多弯曲的古河道,直到明朝的时候才被逐渐孤立成河湖水系。朱元璋将古燕雀湖大部分填平作为建造皇宫的地基,其残留部分分隔在城墙外,成为如今的前湖与琵琶湖。南京东城墙阻断了青溪,成为今天的月牙湖……从此古秦淮河河道不复存在。而明故宫下面最主要的岩土层就是古秦淮河的河床冲击而成。
目前,明故宫的岩土层大约有30-40米厚,可别小看了这些泥土,它们就像蛋糕一样被清晰地分成三层,最老的泥土足有十万岁呢。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