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十八掌”改为“降龙二十八掌”,王语嫣改嫁疯掉的慕容复,黄药师暗恋上梅超风……已85岁高龄的金庸花了6年时间,第三次埋首大修的全套武侠小说面市已有近两个月了,至今滞销。金庸铁杆粉丝大多早在金庸修改阶段就纷纷表示不解,并声称不会购买这套书。
按照常理,正所谓“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从这个角度来看,早已成为经典的金庸全集,经过老先生长达6年时间的第三次大修之后,当然也该更加精彩,愈发经典才对。这样一部新修版《金庸全集》的推出,也理应得到包括金庸迷在内的广大读者的瞩目和追捧才是。然而,何以真实的情形却恰恰相反,不仅新修版《金庸全集》尴尬遇冷,甚至连最该力挺的铁杆粉丝们也纷纷倒戈称不会购买这套书。而对此,身在香港的金庸则坚定地表示:“我修改的原则就是,对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进行修改,不会太过在意读者的意见。”一时间,本该相处融洽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反而因为新修版《金庸全集》而产生了某种隔阂。
不过,在笔者看来,对于新修版《金庸全集》的市场遇冷,倒是不妨跳出其市场表现来加以解读。正好比“我的作品我做主”,作为《金庸全集》的原创者和著作权人,金庸当然有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他人根本无权干涉。至于“不会在意读者的意见”,其实也绝非什么傲慢与无礼的表现,而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事实上,作家的创作固然需要生活阅历,需要与读者的交流。但是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却只能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而不可能处处都拿来与读者讨论,甚至由读者民主投票来决定改不改和如何改。老先生对于自己已然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依旧不厌其烦地进行精雕细琢,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与钦佩。
而对于曾经的铁杆金庸迷们,不认同金庸全集的改编,不为新修版《金庸全集》埋单,其实也同样应该给予理解。人其实都有恋旧情结,尤其对于影响他们至深,并留下了深刻记忆的经典之作,人们往往会更习惯于去保留住那份美好的记忆。于是,对于新修版《金庸全集》心怀排斥、不愿接纳,也完全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经典情结。
如此看来,对于新修版《金庸全集》的评判,其实不能简单地以短期内的市场表现作为衡量依据,更不能与其他畅销书的销量来作简单的比较。相信金庸本人也不会指望通过把“降龙十八掌”改为“降龙二十八掌”来多卖几个养老钱。因此,对于新修版《金庸全集》的评判,我们倒是不妨有点耐心,把它交给最公正无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