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刚把自行车卖给旧货市场,一辆车260元买的,我们150元就给处理了。”时隔仅4个月,当初曾被多家媒体报道过的郑州和谐自行车租赁公司便停止了运转,“公交自行车”服务在郑州搁浅。作为发起自行车租赁服务的霍晓迅告诉记者,经营4个月来,在网点租车人和办卡消费的市民都不多,最终因“公交自行车”未能在郑州市内流动起来而宣告失败。
据霍晓迅介绍,4个月来,公司不仅没有盈利,每月还要支付办公室租赁费1200元、仓库使用费800元,并支付7个员工工资近6000元,再加上办公费、修车费等费用,“我们一个月至少赔1万元钱!”霍晓迅说,推行“公交自行车”,他们前期投入了30万元,除去刚刚靠处理自行车收回的3万余元,他们亏损了85%~90%。
据了解,“公交自行车”在郑州上路的第一天,30个租赁网点仅有5人租骑,且均在4小时内归还。而按照协议,租车4小时以内是不收取租赁费用的。尽管数字不容乐观,但霍晓迅当时很有信心,他说:“很多市民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我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郑州市民或者是来郑州出差的外地人会骑着自行车去办事。”
当时,霍晓迅还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在郑州市投放1万辆免费租赁自行车,按照每辆车每天使用6人次测算,将有6万人可以从中受益;按照一辆车载客60人计算,每天可以少投放约1000辆(次)的公交车;根据城市公交车的平均使用油耗40升/天计算,每天可直接节省燃油4万升,每月则累计节油近125万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霍晓迅说。
据了解,去年8月,北京也开始推行自行车租赁服务,形势一直不错,同样,较郑州晚两个星期推行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杭州,业务发展得也不错。据了解,杭州设立了61个租车点,投入了大约2800辆自行车,日租用量大体为2000多辆次,最高日租量为5194辆次。
同是推行自行车租赁服务,为何不同的城市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此,霍晓迅认为,郑州不是一座旅游城市,是原因之一,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没有参与。
“公交自行车”要想发展得好,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霍晓迅说,在北京、杭州两地,带有公益性质的“公交自行车”均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杭州市还把自行车租赁作为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城市公交体系,已编制完成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专项规划》中,共规划设置605个固定服务点,公交自行车3.7万多辆。“但郑州却没有,虽然我们也曾找过郑州市的有关领导,他们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租赁网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协调,始终没有音信。”
关于“公交自行车”在郑州搁浅一事,市民们也有自己的看法。记者在街头随机进行采访时,市民刘先生说,自郑州推出“公交自行车”后,就没在街上看到过租赁网点,“网点太少了,想租也找不到地方啊。”市民朱女士则表示,租自行车不划算,“有租车的钱还不如买一辆呢,也不贵。”
虽然有不少市民不看好“公交自行车”,但霍晓迅表示,这项可以为交通减负、减轻环境污染的便民服务,“早晚是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