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到了,媒体上关于教师收礼的各类文章也多了起来,“教师收礼”自然是人人喊打。最耸人听闻的,还属上海有个家长,送三位教师“日本游”。这一新闻,迅速点爆了公众心中对教育弊端的不满,教师成了出气筒。我很不屑这位家长的做法:还未成行,就大叫大嚷的,这样的送礼是很犯“忌”的。
从媒体炒作的给教师送礼新闻来看,似乎家长给中小学老师送礼已经是泛滥成灾了,若不整治就校将不校,教将不教了。我以为一是言过其实,二是哗众取宠。老师能不能收礼?理想状态,教师当然不应该收礼,哪怕是一棵白菜。教师能够收的礼,要么是无形的祝福,有形类的,只能是几个学生捧着一根燃烧的红烛,然后感动得一把搂住孩子们。老师为人师表,自当人人情操高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收了家长的礼,不是将不正之风传染给学生了吗?至于家长送礼会不会传染给孩子,那是另外一回事。许多家长送给教师的“礼”都是悄悄地送,背着孩子的,生怕污染了孩子,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我不知道,送教师“出国游”的家长有多少?一般家长送给老师的礼品,多半是小小不言的。近年来,可能随着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水涨船高,也不外乎是月饼券(咱不能说月饼券成灾)、购物券之类的。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身无长物,更没有多少可以交换的社会资源,也就是说,没有多少寻租的空间。送礼或者不送礼,其实对孩子的影响都有限。不过,出于所谓的潜规则,或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社会惯例,有些家长会“表示”一下,有的家长们是图个心安,更多的则是出于真诚。在我看来,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与人打交道,固然强调精神交往,但现实则是,精神交往往往有物质相伴。逢年过节的时候,满大街都是送礼的广告、促销的礼品。既然这是既成事实,就要面对。老师收点小礼,既不会对社会风气的污染增加多少指数,老师不收礼,也不会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多少作用。不送,有不送的权利。送,也有送的道理。炒作老师收礼,指责老师不该收礼,我以为,只能是一种道德洁癖!将心比心,我们是不是对教师太苛刻了些呢?!(江苏肖余恨)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