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绵阳九月九日电 题:四川地震灾区残疾人士:压力与希望同在
作者 肖青 霍潺
“我关注残奥会啊,天天通过收音机收听残奥会的比赛情况。”九月九日,记者在四川绵阳永兴板房区遇到了一位地震致残的男子,他叫吴长权。
吴长权对记者说,残奥会上,运动员们自立、自强的精神令人钦佩,在这个特殊时期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力量。
左腿早有残疾的吴长权,震前和妻子一起,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从事袋泡茶生产、销售,由于两人诚实、守信,生意一直很好,家里日子也过得不错。但是此次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北川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老吴不幸受伤,左腿不得不再次截肢。
地震中失去家园的吴长权,虽然行走不便,但是他毅然在他所居住的茅坝社区B九街区板房社区当起了义务巡逻员,他的妻子也成为社区的一名志愿者。
震后北川县城曾两次开禁,但老吴因为疗伤,一次也没有回去过。他告诉记者,他投资近三万元人民币买的一台重四百公斤的袋泡茶叶包装机,应该还在家里。也曾经想过回去找点有用的东西或者把包装机拉出来,但是包装机很重,自己没有办法弄出来。
“我们想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园,但是目前面临很多困难,手里一无所有,感觉有心无力,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区多做点事了。”吴长权告诉记者,目前还瞒着丈母娘自己再次截肢的事,怕老人受不了。但是,因为地震后再次截肢,原来左腿所用的“承筒”大小已经不合适,走路时摩擦很痛。吴长权告诉记者:“我还想重新"站"起来,重建自己的家,但现在站立都很难,很苦闷。”
八十八岁的鲁桂珍老人,因地震导致左腿股骨折断,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一个月,六十多的岁女儿张国芳一直陪伴着老人。躺在床上的鲁桂珍说,我现在穿的衣服都是山西住院期间医生们送的,受伤后的腿很冷,现在已经穿上了毛裤,但是还是感觉冷。老人家说自己最迫切的就是希望解决过冬问题,能够有厚的棉被和衣物。
张国芳说,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辗转三次搬家让人精疲力尽,老人行动不便,家里也没有条件送她去医院,她非常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上门为老人做残疾鉴定,解决老人的低保问题,缓解一下困难。
正在谈话时,四十二岁的罗凤杵着双拐来到房间。她说,自己因小儿麻痹症自小残疾。地震前,家里开了个小超市,加上自己有缝纫手艺,小日子还过得去。但是地震让自己一无所有,连女儿这学期的学费都是亲戚们凑的。
罗凤说她现在的两大愿望是:一是能解决女儿的学费问题,二是解决自己低保的事,生活有基本保障。她说,哪怕有一点希望,她也愿意重新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正常的生活。
对于罗凤反映的孩子学费问题,茅坝社区书记李力说,她可以在社区开具证明,估计公立学校应该可以减免一部分。李力告诉记者,目前茅坝社区共有板房三百四十余套,目前已安置三百二十五户,入住板房有八百七十余人。因为各家各户情况不同,每天人员都在变动中,登记、造册相关的工作量都特别大。目前,社区安排了三个人专门在进行医保、低保登记,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对于伤残人士的鉴定,李力也希望医院能够到社区来上门服务,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据北川残联理事长彭长诗介绍,到目前为止,北川因震致残有七千一百五十人,当前残联的主要工作就是想方设法解决残疾人士越冬的用品、用具问题,并联系社会各界加强对贫困残疾学生的资助。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