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纽约的一家超市内,顾客排队结账。
在竞争加剧的行业中,受过工商管理教育的新一代移民后来居上 最近几年,来自两岸三地及东南亚等地的华人移民人口剧增,美、加各大城市均有大量亚裔人口聚居,亚洲式大型超级市场也应运而生。其中以“温州军团”、“福建军团”新移民为主体的华人超市,有后来居上之势,短短数年间迅速崛起美加华人商圈。
如今,放眼美国的纽约和加拿大的多伦多,以温州、福建新移民为主体的大型华人超市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过去的几百呎、几千呎的店面,扩展到现在的数万呎,既带动了当地华人商圈,也令原有的华人超市业者感到竞争的压力。
华人超市升级换代 现代超市成功经营的模式,多是向着集团式、连锁店式、大型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迈进,这也将是华人超市未来的发展格局。无论加拿大老字号的“大统华超市集团”,还是美国老字号的“香港超级市场集团”,旗下都有十多家分店,分别横跨加拿大东、西部及美国东、西部。
在美国的纽约,以温州新移民为主体的新型华人超市,近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其中由“温州军团”成立的“大中华超市集团”,在短短几年里异军突起,先后在纽约、波士顿、新泽西及弗吉尼亚州等地开设了8家分店,成为超市业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多伦多华人超市业近10年来也发展迅速,在一些华人集中的地区,如士嘉堡、万锦市,目前已是华人超市林立。以台湾移民为主体的“大统华超市集团”,在占领了温哥华地区的市场后,近年再将版图扩展至多伦多,与当地的“福建军团”华人超市平分秋色。以香港移民为主的香港超级市场集团,是美国老字号的华人大型连锁超市之一,目前在美国共开设了13家分店。
美国华人报刊早前报道,随着大型超市进军美、加各地,华人超市经营进入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时代。传统的旧式超市跟不上调整步伐,渐遭淘汰或易主。一种更新的市场经营观念正在对华人超市传统的经营模式产生冲击,新一代受过工商管理教育的超市经营操盘手,引进美式大型超市连锁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化的经营方式,正在致力让华人超市走出东方杂货店的窠臼。
温州生力军崛起 老一辈的华人视唐人街为华人社区的中心,现在这种观念已经落伍。随着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唐人街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唐人街地方狭窄,商店林立,租金昂贵,竞争激烈,困守唐人街出路不大,又制约了进一步发展,而且远离了大部分消费能力高的华人移民。因此,“华人超市不应仅局限在华人圈子内”,已成为新一代超市业者的共识。
进入21世纪,随着华裔新移民不断涌入纽约,华人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传统的唐人街最早是广东籍人士的天下,粤语成为华人圈中最流行的“国语”。后来福建人势力壮大,进入唐人街做起了餐饮生意,有言道:“哪里有福州人,哪里就有中餐馆。”近几年,许多温州新移民凭着团结、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从基层打工做起,再自立门户开设华人超市,运用温州模式的创业手段,来势汹汹地在商界中闯出一片新天地来。这批人大多数只有三四十岁,年轻力壮,敢拼敢搏,善于吸收新鲜事物,并懂得经营之道,很快在北美大地打下一片江山。
在纽约的“温州军团”、“福州军团”大举进军华人超市业,接着再将超市开到纽约的艾姆赫斯特、布朗士、杰克森高地、木边及外州的费城、波士顿等地,短短几年大小超市林立,每逢周末、假日,都吸引了居住在附近地区如纽约上州、长岛、新泽西州及康州等地的华人,纷纷驾车来采购。这些超市凭着低廉的价格和蔬果肉食新鲜的优势,在华人超市大战中处于上风。
华人超市进入战国时期 以温州人为主体的超市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东西越来越便宜,其他诸如台湾军团、香港军团等老牌华人超市也纷纷奋起,可以说,海外的华人超市业已经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多家旧式超市因无法满足顾客需求,加上未能因应时势调整经营方针,跟不上时代转变的步伐,或无法应付日益高涨的租金,渐渐式微甚至淘汰出局。有的则因店主年纪老迈或经营已久而选择结束经营,个别新超市也因经营不善而出局。
中美超市的股东虞锡龙表示,华人超市为当地的华人同胞们提供了优质的食物,也为消费者省了钞票,饱了口福,解了乡愁,还为自己的乡亲们提供了一些工作机会。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但竞争越激烈,对超市业的发展就越好,业者可以取长补短,为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李巾) (来源:世界新闻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