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农家上过大学的一女子发帖《宁做三奶不嫁穷人》,3天引来70多万高点击率。支持她的网友占到绝大多数(10日《扬子晚报》B1版)。
我不忍心过多地指责这位女生什么,尽管“宁做三奶”的宣言是那么刺眼。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作为一种自觉的约束,道德文明也许确实与我们的生存状况有关——当人们依然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和条件,道德文明将很容易成为他们换取生存的筹码。
无可选择的出身使农家女们先天处于不利的地位,社会能够提供怎样的上升通道也就成为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面对贫困,“农家女”承受过、努力过、拼搏过,最终却依然只是一个失败者。而“农家女”身边的几位农村女孩却在城市里生活得很好,原因正在于她们将道德换做了改变生活的筹码!
如果所有向上的通道都无一例外对贫困者关上了大门,少数人为了理想而贱卖道德几乎不可避免,由此不免会带来一种负激励效应。当越来越多的贫困者热衷于复制这种“成功”的时候,旁观者如何能分得清这些所谓的“道德沦丧”者,究竟哪些是直接肇始于贫穷,又有哪些仅仅是出于好逸恶劳?我们其实没有任何道德优势,更没有权力居高临下对贫穷指手画脚。
当向上通道纷纷关上大门之后,道德对于贫穷者而言,也许只是一件奢侈品。在此事件中,社会到底能为贫困者提供多少向上通道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相比之下,支持或反对“农家女”做三奶显然并不重要。(河南赵志疆)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