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温州9月10日电 (见习记者 仇锋平记者童静宜)温州西山联合陶瓷有限公司要倒闭了?对,就是那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兴盛一时,将自己的瓷砖贴遍大江南北的瓷砖厂,今日却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温州国资委的工作人员惋惜地告诉中新网记者,这可是温州第一家合资企业啊!
近日,记者在温州西山联合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力看到,大批生产设备,被反锁在破烂的仓库内,已经锈迹斑斑,整个厂区破败不堪。
一个留守的工人告诉记者,企业衰败了,工厂停产了,职工们现在的工资只有308元,还不及温州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半;全厂300多人的社保金,已经几年没交了,大家担心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根据记者调查,这家老厂里最年轻的职工已经超过了40岁。300多个职工现在被悬在这里,他们最殷切的期盼,是企业能够早点破产,让他们能自谋出路,并且希望把拖欠的社保给补缴了,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够有点点保障。但是,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这家企业两年前停产后,就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却至今未能宣布破产。两年来,职工上访,政府关心过,但破产却在一些耐人寻味的环节,被人为地掐了壳。
耀眼的工厂史 西山厂年代久远,最早可以上朔到民国时期。1938年,温州民族资本家吴百亨创办了西山厂。公私合营时,吴百亨将工厂献给了国家。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山厂进入黄金时期,生产的面砖90%热销全国各地。唐山、佛山这些如今的陶瓷生产重镇,当年如朝圣般蜂拥到西山学习。
1993年1月,西山与香港友联公司合资,组建西山联合陶瓷有限公司。港方以设备入股,占60%股权;中方以厂房、土地、设备入股,占40%股权(土地为25年的使用权)。1995年8月,因为在观念与经营方式上起了冲突,港方承包了合资企业,中方管理层全面退出日常管理。双方约定,工厂的承包费为18万元/年,每两年递增10%。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西联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2002年4月,港方股东开始停止缴纳职工的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社保基金(包括企业和职工应缴纳的部分)。
2006年3月,西联全面停产。
2006年5—10月,西联职工多次集体上访。
2006年10月16日,西山与友联通过协商,签署了提前终止合资协议。
2006年11月,合资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逆势下的衰败 “当年企业合资,工人们虽然做不了主,但还是赞成的,”至今留守在西联的陈秀雨告诉记者,合资在当时还是比较时髦的,厂领导例举了很多合资的好处。当年,西山300多名职工幸运地调入西联,福利待遇也普遍提高。即便底层工人,月工资也从300多元,上涨到了400多元。逢年过节,西联还发一些本厂的面砖票给员工,供他们转卖给等候在工厂门口抢购面砖的客户。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了最初几年的上升期后,合资企业迅速陷入困境。
西山党委书记蒋正发说,企业合资之后,便停止了之前强势的内墙瓷砖生产,转而生产陌生的外墙瓷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很少有楼房给外墙贴瓷砖了,市场环境的大转变,令西联深受影响。”同时,国内的竞争环境也变了,在西联成立四五年之后,瓷砖企业开始遍地开花,佛山、唐山等地的瓷砖开始“杀入”温州,他们的瓷砖质量和西联厂的产品质量相近,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在这两大逆势的夹击下,西联的对策乏善可陈。西联衰败,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1
深陷资不抵债的泥潭 记者走进西联的办公大楼,首先会看到一幅硕大字体的对联——“联合全世界,西山第一家”。如今,豪迈的词句上,覆盖着薄薄的灰尘。据悉,西联现有的资产是土地、厂房剩余10年的使用期限,仓库内的零星设备,以及部分厂房、仓库出租后收入。按照去年中期,得出的清算结果,这些属于西联的资产评估值为1800多万元(不包括土地价值)。而截至2006年11月30日,西联的对外债务已达1.3亿元,另外还欠缴职工社保基金809万多元,西联已经明显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破产——众望所归的选择 2006年,西联职工聘用合同到期,原先从西山调入的职工,悉数回调。目前,西山现有职工733人(包括从西联回调员工),退休职工864人(包括西联退休职工105人),其中患职业病(矽肺病)职工263人。
西山党委书记蒋正发说,自2002年,西联停止缴纳职工社保后,全厂上下的看病与退休工资就成了一笔巨大的负担。目前,西山的惟一收入只是工厂、仓库出租,每月租金收入为30多万元。但是,每月工人工资与医药费报销却高达6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至今拖欠未缴纳的社保。“现在的缺口,全靠借贷市财政来补贴。所以,破产成了全厂上下职工最现实的期望!大家都期盼着,企业破产后,能用工厂土地拍卖的钱,把工人的社保给交上。那么,他们的晚年生活就有保障了。”
1993年,合资企业成立后,西山厂由于把生产资料基本并入了合资企业,它自身已处于停产状态。一旦西联成功破产,西山便会随后破产。西山处于温州市区,前后被两大公园包夹,按照该地段目前商住用地500万元/亩的市价估算,西山现有100亩土地拍卖后(西山厂共占地100亩,当初只拿出了80亩土地的使用权入股西联),完全能够付清拖欠的职工社保。
西山的“掌柜”——工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层也表示,西联破产后,一定会优先考虑职工权益。
港方从中作梗? 但是,破产,这个众望所归的破题之举,却是一波三折。西山办公室主任林树钤告诉记者,在西联董事会11名成员中,港方占据7席。在破产清算后的整整两年时间里,港方就一直利用董事会中的优势,从中作梗,不同意破产,“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条件,若中方付给他们3000万元人民币,且同意港方不负担合资中的任何债务,便同意破产,否则免谈。”林树钤认为港方这样的要求太离谱,而且没有依据。
他还告诉记者,在合资之初,港方的出资根本占不到60%的股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西山方面一再调低入股资产的估价。而这种委曲求全的协议达成后,新成立的“西联”抽光了“西山”的骨干、精英,只留给了他们一堆“老弱病残”。西联遇到资金困境时,西山还为其担保,向银行借贷5000多万元。结果,西联还不了这笔贷款,西山前不久便因此被告上了法庭,被要求偿还这笔债务。
2001年,西山同意调低承包款,取消原先每两年递增10%的协定,将承包款定为每年20万元。自2002年来,西联扣除了职工应缴社保金,但却没有把这笔总计124万元的钱缴入社保帐号。直到2006年西联职工“闹事”,港方才归还了这笔克扣的钱。去年,清算西联完成后,清算小组发现西联帐目上3917.69万元的库存不翼而飞了,他们在仓库里根本找不到这笔货物。而港方也不愿意说明情况。后来,温州国资委和市政府派人到香港“逼宫”,港方不得已才同意提前终止合同。
港方同记者打起了“太极” 港方索要3000万元的依据又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近4000万元的库存有账无物的情况?他们又准备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以期更早地让职工权益得到保障?就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港方派驻西联代表陈景炜。但是,在记者连续两天的追问下,对方对实质问题一直避而不谈,反倒跟记者打起了太极拳,大谈当年企业的兴盛,与企业衰败的无奈,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疑问。
迟来的曙光 2008年5月4日,西山向温州信访局递交了一份《请示报告》。《报告》指出:今后用于维持企业稳定所需的基本资金量将会增加,估计每年将达1500万元以上,资金来源尚不知从何着落,这是企业、职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关键所在。
新进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给他们带来了曙光,根据这个《规定》,西联完全符合强制破产规定。西山办公室主任林树钦说,他们将依照该《规定》,向法院申请强制破产。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