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队第3次北极考察已进入收尾阶段。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07级海洋地质专业研究生孙烨忱,作为上海高校唯一在校学生参加了这次北极考察,负责海洋地质方面的样品采集等工作,他近日给同济团委的周建新老师发来了航海日志,分享他的经历。
风浪导致电邮难发 据介绍,中国第3次北极考察队由122名队员组成,其中中方队员110人。本次科考于7月11日出发,历时75天。整个航海过程中,科考船到达的最北端为北纬85度24分,随行飞机则飞到了北纬87度。
由于船上电邮控制比较严,收发还经常有问题,在航行过程中还遇到活火山喷发、鲸鱼群、风浪等多种意外状况,孙烨忱只能在工作不多的情况下写邮件。因此,至今孙烨忱总共给学校发回了5封信。
第一次经过换日线 “今天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天!”7月22日,孙烨忱在日志中写道,这一天其实是北京时间7月23日,但他人生中第一次经过了神奇的换日线,当把手表拨回到22日时,觉得那么不可思议。
7月28日,科考队终于看到了美洲大陆。孙烨忱欢快地记述:“经过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今天我们将在美国阿拉斯加的Nome港休整一日,之后,我们将向极圈挺进。雪龙号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我从刚上船时对海上生活的一无所知,到初期小感不适,再到学会在船很晃的情况下作业,到终于熟悉了海上工作、生活。”
船员拔河比赛庆奥运 8月8日,在轮船后甲板的停机坪,所有的科考队员和船员排成了一个五环的造型,然后释放了一只奥运气球,代表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愿,之后还进行了船员与科考队员间的拔河比赛。
在这之前,科考队员们已经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他们首次尝试在北极深海区施放浮标。这在极地科考历史上是首次。这种浮标可以在施放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深海表层观测和沉积物收集。由于是首次尝试,队员们做得十分谨慎小心,结果是相当圆满。当最后一个1吨重的秤砣成功入海,设备仪器一切正常,施放成功时,队员们都很高兴,几天来的准备工作没有白费。
与北极熊对峙半小时 8月期间,由于条件限制,轮船过了北纬80度后,很难收发邮件,一直到9月3日返航至北纬79度,孙烨忱才终于重新可以发邮件。
在这一天的日志里,他记叙了科考队员与北极熊对峙的有趣故事。8月20日,科考队员们在北纬84度半的地方找到了一大块海冰,开始了长达8天的长期冰站的工作。8月23日下午5点,冰站营地突然遭遇熊袭,一只北极熊在营地边上仅20米的地方,营地十几名队员安全撤离,两位防熊队员驾驶雪地摩托与熊对峙长达半小时。随后直升机出动,赶走了北极熊。(李征)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