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曾说:“当年美国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时,我们遇难者的尸体竟然还是用美国制造的大飞机运回来的,这对我们航空界是奇耻大辱!”
歼-10的成功是我国航空业自强不息的体现资料图片
2008年,注定成为中国大飞机蓄势待飞的关键时期。 继中国商用大飞机公司组阁成立之后,最新消息称,由中国一航、中国二航合并成立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也即将在近期挂牌。这家包括了中国航空工业21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团,将成为中国大飞机一飞冲天的强大“动力引擎”。
两家责权分明、各自独立、又相互紧密连接(以持股方式)的航空集团设立,体现了中国全力发展航空工业的决心和意志。
合并后的中航集团将负责包括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的大多数零配件制造,中国商飞则负责大飞机的设计、开发、组装、销售、售后服务。
与“航天少帅”张庆伟不同,中航集团的掌舵人林左鸣是我国航天工业的一名“老兵”。他由前一航总经理职位直接出任中航集团总经理。之前,这位工科出身的国企领导人,在成都发动机和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这两家中国飞机“心脏公司”,都有过“辉煌战绩”。有人评论,在中国著名的军机“歼十”背后,就有这位51岁的“善谋者”的身影。
制造超过400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飞机,绝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完成的任务。这个领域的竞争,从来都是国家整体力量的体现。林左鸣曾说:“当年美国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时,我们遇难者的尸体竟然还是用美国制造的大飞机运回来的,这对我们航空界是奇耻大辱!”
显然,深深的爱国主义情结和民族复兴精神,是参与大飞机事业的这些“国家队领导人”最强大的精神纽带。据说,身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林左鸣的座右铭是:“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这是他为自己人生定下的契约。
在竞争者眼里,中国大飞机就像一个挑战既定游戏规则的“侵略者”。的确,在全球航空工业加速整合,最后只剩下空客、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少数“寡头”瓜分天下的格局中,任何有理想的后起制造商都可能被敌意笼罩。合作与遏制,诱惑与算计,林左鸣们所面对的未来竞争,必然包含了马基雅维里式的明争暗斗。
我国首款喷气式客机“ARJ21”今年将首飞资料图片
我国设计的喷气式大型客机“中国之星”想象图资料图片
如果中国要实现产业升级和国家崛起,这却是必须完成的“不可能完成任务”。 2007年6月巴黎航空展期间,林左鸣拜访了空客公司CEO路易·加洛瓦,表示愿意打包购买空客打算出售的六家子公司,价值几十亿欧元。林的表态让他成为新闻人物。但并购计划当然被婉转谢绝了。在许多战略产业的“敏感“领域,中国人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婉拒。
林左鸣的意图很明确,他只是要向世界释放“信号”,中国飞机制造商更愿意成为“合作伙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
最终还要依靠自己。大飞机是全球工业产业链“王冠上的宝石”,中国人必须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拥有独立研发平台,并取得真正的商业成功。在这一艰难过程中,与先发国家的制造商、运营商合作共赢,利用国际资本的整合力量,这些开放的、积极的、灵活的策略,并不会改变国家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根本战略。
林左鸣需要挑战的课题不止这些。多年来,这位国企老总军团中的“思想家”,一直呼吁要再造中国军工产业,力图使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的军工成为整个中国战略产业的“领头羊”。他在《再造魂魄》、《看不见的心》等书中,详细解读了美国军工牵头的整个工业体系链条的运行规则。事实上,美国几乎所有前端的高科技项目,都有军工背景。军事工业就像工业革命的“母鸡”,不断下出了一个个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方向的高科技“金蛋”。这正是美国从上世纪开始,连续不断推出“原子弹计划”、“登月”、“星球大战”、“反导弹防御”等超大型军工项目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军工越发展,企业越有活力,经济越发展,资本市场越繁荣,国家整体竞争力越能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中间的秘诀,就是“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林左鸣多次强调,军事工业的大量订单,包括前期科研投入和后期的市场采购,都同美国大大小小各类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共生共荣、协同发展,这才是美国工业长盛不衰的秘密。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主要集中在下游、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那么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以军工为龙头的战略产业能否重新启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升级换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以高科技为特征的军工将是未来中国工业之魂。
重组中国航空工业,也许给了林左鸣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将新中航打造成中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或者才是林左鸣的雄心所在?无论如何,林左鸣的实践已经与中国工业的未来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足以打败由一只绵羊带领的狮群。有人把林左鸣比喻成“雄狮一样的企业领袖”。果真如此,这头雄狮也只是刚刚踏上征途。
“我国最先进的歼10飞机,发动机是俄罗斯的;枭龙飞机,发动机也是俄罗斯的;就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飞机,其发动机也非中国造,而是美国的。”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甘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略带痛心地表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飞机赖以飞行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装备水平、科技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但多年来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不仅离世界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而且成为制约我国飞机发展的技术瓶颈。
英国《商业周刊》网站3月报道,中国航空工业与英国实力最强的航空专业大学合作,开始联合培养设计大飞机和大飞机动力系统的工程师。报道称,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与中国一架大型国有航空工业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为中国培养150名飞机设计和发动机设计专业的工程师,他们将成为中国130座的大型飞机的设计骨干。
“为了争取上大飞机项目,我们奋斗了20多年,如今中国人大飞机之梦终于要起飞了。”现年82岁、原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局长、大飞机专家金履忠教授昨天激动地对早报记者表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