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神舟七号”将腾空而起,中国宇航员将实现太空行走的飞天梦想。近日,原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徐克俊先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亲述了从“神一”到“神六”发射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
本报记者专访原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徐克俊——
神舟六次“问天”背后的故事
神一:坚持开大底排除隐患
徐克俊称,载人航天工程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来优化,既要提高可靠性,同时还要解决航天员的安全问题,1999年发射的“神舟一号”实际上就是运载火箭可靠性的实验。
徐老称,“神舟一号”发射之前,载人航天工程提出的要求是“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安全,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成功。”幸运的是,在发射前的第一次系统检查中,技术人员发现了多个问题。一是在与推进舱连接的大底上的插头出现了故障,导致控制指导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出现了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用于敏感装置的5个陀螺中,有一个陀螺的参数严重超常。按道理来说,5个陀螺中有3个正常就能运行。
“这个陀螺到底换不换?”徐老称,当时大底已经封上,要换陀螺必须要把这个机器捞出来,就得开大底。然而,开大底涉及到几十道工序,上万个零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感觉我们这个设计没什么问题,但我们还是遵循发射安全的原则,地面一旦发现有故障,就必须在地面解决。”徐克俊称,当时,虽然有很多人举棋不定,但他坚持开大底。就是徐克俊这次难得的坚持,“神舟一号”在发射之前,进行了一次大“手术”,排除了隐患,确保了“神一”的成功发射。
神二:发射前火箭受伤了!
徐克俊回忆说,“神舟二号”发射的时候,航天人员又遇到了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出在了飞船的分离开关上。
“分离开关的故障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故障,飞船研制部门的同志经过3天的查找,找出了问题,反映到了我这里。指挥部授命我主持排除这个故障,找出原因。这个故障很不好找,因为信号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我们在航天发射时最害怕就是这个东西。”经过细致检查,技术人员发现分离开关的两个电源线外绝热层是金属镀膜的,两个绝热层碰到一起就容易短路。技术人员在进行测试的时候,经常扶着它上去,推一推或拉一拉,两个电缆线就短路,这就是一下子有信号一下子没信号的原因。
问题检查出来了,解决也就容易了,但接下来的一个险情,让所有的人几乎措手不及:发射前,技术人员在操作时,本来是检查副机,结果连接到了主机上,一下子就把活动发射平台、厂房启动起来了,结果“咣”的一声,火箭就撞到硬骨架的工作平台上去了,火箭十几处受伤。
“航天无小事,当时,现场的人都非常紧张,都以为火箭撞坏了不能发射了。”徐克俊得知情况后,建议立即成立4个组进行调查,第一调查火箭受损的情况;第二调查室内塔架工作平台的情况;第三赶紧调查事故的原因;第四请火箭后方的专家鉴定评价火箭受损的情况。通过3天紧张检查、评审和调研,工作平台修复了,火箭的伤也“治”好了,并最终取得了发射成功。
神三:排障延迟了三个月
“神州三号也有故事。”发射前飞船有一个插头居然不通电。后经严格检查,结果发现另一个插头也不通电。“会不会是整个批次的问题?”徐克俊称,当发现第二个问题插头后,质量控制专家就提出了这样的疑虑,因为航天发射最害怕出批次性的问题。但在进一步的检查中,技术人员发现这样的插头一共有77个,控制着几千个供电点,但这些供电点已经全部封好了。怎么办?徐老称,当时,有设计人员称,77个插头发现2个有问题,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但徐老等人却持不同意见。当时的争论十分激烈,最后指挥部决策,从仓库找,从生产单位找同类的插头,看是不是批次的问题。
“当时一共找来了8个,把插头一解剖,就发现设计方案不合理,生产工艺有问题,验收本身不严格,这肯定就是批次性的问题了。”徐老说,这个发现,让所有的人又惊又喜。之后,技术人员将已经装好的飞船拆开,对插头进行重新设计,重新生产,重新验收,一个点一个点验收。这次致命故障的发现、排除,使得“神舟三号”推迟了3个月才发射。
神四:超低温下大胆决策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确实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徐克俊感慨地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在进行了前三次无人飞行之后,我国已经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但神舟飞船能否完全具备载人条件,还得经历一次严格的全系统考核。
“神四发射时,突如其来的一次天气变故让我们措手不及。”徐克俊称,当时“神四”定的是2002年12月29日发射,可临到发射的时候来了一个低温的云团,使得发射场的温度降到了零下28℃到零下30℃之间。
当时,我国的4艘远洋测量船都已经出去了,如果改变计划要影响各个航区和各大系统,能准时发射是最好了。为了确保发射成功,技术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技术检查,这一检查就发现了火箭的很多缺陷,输送管还有1米多长的盲管,一个加热背该装上的没有装上。于是,技术人员采取了严密的措施,为了火箭保温时间更长一点,温度更高一点,火箭的缝隙全用棉被堵住,用了100多条棉军被。
低温条件下,天气预报成了决定飞船是否发射的关键因素。当时的天气预报改成了一小时一报,在那种情况下,气象室主任刘汉涛还是根据预测,大胆地提出推迟一天发射,温度就能达到发射要求。当时,很多人都很担心,但刘汉涛胸有成竹。12月30日,“神四”发射时,温度果然达到了发射条件,人们不得不对刘汉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准确的预测表示佩服。
神五:上天并非一帆风顺
“4艘无人飞船都发射成功,应该说,我们的条件完全可以确保载人飞船上天,但杨利伟上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徐克俊称,临到转运的时候,火箭已经加注了,这时发射场却发现了故障:一台加注泵的电流拼命地往上升。
经过严密的检查,发现供电电压是正常的,就是电流拼命往上涨,但是泵并没有转起来。徐克俊当时想,肯定是加注泵卡死了,需要马上卸下来。结果跟徐克俊想的一样,加注泵果然有一个螺栓掉下来,把泵卡住了。
“泵的问题解决了,‘神五’也上天了,但在天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徐克俊称,“神五”升空后,测量控制系统在跟踪测量中,发现运载火箭推动发动机偏转的机构出现故障,有一个分机死掉了。如果这个分机是影响俯仰方向的,飞船要么入不了轨,要么就跑到天上老远的地方去了无法返回。但幸运的是,问题正好出在偏航方向,这样只影响角度,入轨的危险性并不大。
徐克俊称,在“神六”发射时,“神五”中发现的问题都得到了改进。
神六:升空还算比较顺利
“每次发射都有一些事,但相对来说,神舟六号发射还算比较顺利。”徐克俊称,杨利伟从“神五”返回后说,在起飞100多秒的时间里,感觉心脏特别不舒服。经技术人员测量数据,发现是低频振动。在“神六”发射时,低频振动的问题得到了改进,但没有彻底得到解决。
“在上天的时候,航天员还是感觉到了低频振动,这次‘神七’应该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徐克俊说,“神七”的发射,对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来说又是一次跨越,航天员要出舱,还有放飞伴飞的小卫星,把航天员出舱的过程拍下来,给出三维图像和画面,同时要进行一些材料实验。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难度大、规模大、系统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工程。从神州一号到神舟七号,我们历尽艰辛,每次都是惊心动魄!”徐克俊感慨地说。
对于我国未来的载人航天工程,徐老饶有兴趣地描绘了这样的蓝图:“神七”完成后,就要看“神八”的了。“神八”的任务是交会对接,先打一个目标发行器,然后打一个目飞船和它对接。“神八”发射成功后,我国的载人航天就进入了第三步,即发射大型的空间站,解决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活动平台。
“到时候,我们的航天员就可以和美国和俄罗斯一样,航天员上去可以工作半年,甚至两年三年,对浩瀚的宇宙进行深度探测。”徐克俊满怀期望地说。
/本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齐兴福 图/本报特派记者 蒋生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