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向华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1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四川出版军团的表现出乎意料:签订版权输出合同18份,涉及图书品种71种;达成版权输出意向协议36份,涉及图书品种71种。而且,有20多种图书现场预付订金,“这在历届图博会上是没有过的。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罗韵希感慨不已。
川版图书“走出去”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从往年签约寥寥到今年“井喷”,背后蕴涵何种玄机?
抗震救灾主题走俏
在“图博会”四川展区大门口,两张巨幅照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幅是地震发生的现场照片,一幅是四川依然美丽的风光照片。旁边,“四川感谢您”“四川欢迎您”两帧红色条幅,彰显出四川人民的深情厚谊。
步入大门,一眼就可看到四川各出版社推出的46种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图书:《我们在一起》、《重兵汶川》、《瞬间永恒》等报告文学、摄影集、诗文、歌曲等,令人目不暇接。“它们占到全国同类图书的十分之一。”罗韵希介绍,汤姆森集团亚太地区负责人对四川出版的抗震救灾图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诗歌和画册,在现场便与四川出版集团旗下的多家出版社达成版权输出意向。
“其实,这得益于题材的地域性。”四川出版集团编辑出版部主任邓兴表示,我们适时推出抗震救灾图书,抢得了出版先机。
推销在先,有备而来
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展位上,越南东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手捧彩绘童书《让女孩受益一生的经典公主故事》爱不释手。现场谈判后,东阿公司购书心切,当即为该系列8种书及《让男孩受益一生的经典王子故事》(系列8种)预付了订金。
“这与我们事前作好推销不无关系。”四川民族出版社总编辑室主任陈蓉透露,会前,他们就把有优势的图书挂在网上推销,或主动向出版中介公司发电子邮件,随时让对方获悉出版动态。“先给对方留个好印象,为图博会上的谈判作好铺垫。”
缘于此,今年四川出版军团洽谈成功的项目骤增:四川民族出版社的益智图书《108系列》(8种)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卖到越南,已收订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学史》卖到韩国,作韩国一些高等院校的教材,已收预付版税1500美元。
图书输出品种和出版目的地也大大增多。图书从以前集中于语言教材、中医、养生、菜谱、气功等,逐渐扩大到反映我国文化和当代中国的书籍,从传统的港台市场,拓展到韩国、越南、印度等更广阔的市场。
政策破译翻译瓶颈
川版书输出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输出多局限在华人范围内,能够进入发达国家主流社会的甚少。
“翻译问题是制约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一大瓶颈。”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处处长徐登明告诉记者,为此,今年8月,省新闻出版局专门出台鼓励政策,对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和版权产品出口工作的单位进行补贴,给予翻译费资助。四川出版集团内也增设了相关奖项。
在本届“图博会”上,印度TEAK公司希望实物引进四川少儿出版社的《宝宝最爱的中国经典童话》等童书,即由该社翻译成英文并印刷出版后再销往印度。“过去,这种输出就不愿做,翻译费不少,它将增大输出成本。”四川少儿出版社杨初表示,有了相关补贴就免去了后顾之忧。
川版书“走出去”仍然任重而道远。据罗韵希介绍,主要问题是意识还比较薄弱,代理机构及人才匮乏,版权输出过度依赖两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和北京图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