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出舱行走使命神舟七号星夜起航
太空,我们来了!
据新华社酒泉9月25日电(记者徐壮志李宣良林建杨)飞天,敦煌壁画中这一凝固中华民族千载梦想的艺术形象,迎来她历史性的起飞———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航天员将在这次航天飞行中进行太空行走,这将是中国人第一次像飞天一样真正翱翔太空。
与敦煌同一纬度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夜空下点火起飞,火红的尾焰映红了秋日的大漠戈壁,构成壮丽的飞天画面。
21时33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长征火箭的第109次飞行———在完成托举7艘神舟飞船的使命之后,传统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把发射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的重任传递给下一种新研制的火箭。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敦煌壁画上曼妙的飞天形象,中国人始终不曾忘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想———早在600年前,明代的万户就乘坐自制火箭进行了人类史上最早飞向太空的尝试。但,直至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飞成功,中国人才真正实现叩访太空。2005年10月,随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人多天的太空飞行,中国航天员的活动范围从飞船返回舱扩大到轨道舱。
按照计划,在未来几天的飞行中,3位航天员中的一人将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航天服,步出飞船,把中国人的足迹首次印到太空之中。期间,另一位航天员将身着俄罗斯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在同样暴露在真空中的轨道舱执行任务,配合出舱航天员共同完成此次出舱任务。
“我们想过很多名字,但最终决定把国产航天服命名为"飞天"。”周建平说,“我们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一样,在太空自由地飞翔。”
“浩瀚太空迎访客,三匹"骏马"巡九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此次航天飞行。3位航天员年龄均为42岁———都属马,与此前曾登上太空的杨利伟等3位航天员同时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他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已接受了系统的出舱技术学习和训练,有信心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行走任务。
如果此次出舱顺利,中国将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此次飞行中,还将开展卫星伴飞、固体润滑材料空间暴露试验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任务阶段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张建启说,它的顺利实施,对于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意义重大。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5年3次起飞的神舟飞船,引领着中华民族一步步把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本着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开展太空探索和开发活动。”张建启说,太空属于全人类,我们愿意与各国合作,共同推进太空开发利用,造福人类。
壮行壮观壮志
——“神七”酒泉发射倒计时
本报记者李瑾
9月2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是人们期待中的晴空万里,薄云笼罩,微风摇曳。但是,对于火箭发射,这却是个好天气。
15:00,宁静的东风航天城逐渐热闹起来。原本空旷的广场上,忽然多了很多车,一些人在礼堂前合影留念。他们背后礼堂上空“东风航天城”几个烫金大字在飘扬国旗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17:25,问天阁沸腾了。当航天员从航天员通道走出,现场激动的人群立刻发出热烈的呼喊。翟志刚走在稍前一点,刘伯明和景海鹏紧随其后,身着白色宇航服的他们,步伐稳健,脸上洋溢着谦和的微笑,不断向人群挥手致意。
“总指挥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刘伯明。”“航天员景海鹏。”
“出发!”广场上响起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庄重有力的命令。
广场人群中,10岁的莫晓芳和11岁的蒋承欢在欢呼的孩子中并不显眼。作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少年代表,他们在解放军总装备部援建的绵阳八一帐篷学校的安排下,前来欢送航天员并现场观看发射。莫晓芳和蒋承欢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昨天见到杨利伟叔叔了,还和他说了话。那感觉好极了!”刚刚经历了灾难洗礼的少年,将有机会亲眼见证中华民族的又一壮举。
18:00,航天城里片刻的安静中充满了期待的味道。
20:00,火箭发射场。1.5公里之外,“神七”依然被紧紧包裹。
20:30分,紧紧环抱“神七”的发射平台钢臂缓缓舒展,“神七”的火箭箭体率先露出真容,两分钟之后,夜幕下的戈壁滩上,“神七”白色矫健的身姿一点点展现。
20:40,指挥员宣布进入30分钟准备。远处,从发射塔缓缓驶来一队车,已经目睹过6次神舟飞船发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是载着从发射塔撤离的技术人的编号车辆,除了他们,其他人一律不得进入发射塔半径1.5公里之内。
21:04,最后一辆撤离车辆缓缓驶离发射塔,从发射现场的扩音器里传来零号指挥员“2分钟准备”的口令。
“1分钟准备。”
“10秒准备。”
“10、9、8……2、1,点火!”远处传来参观群众跟随指挥员一起倒计时读秒的声音,响彻戈壁。
未曾有过如此感觉,从“点火”口令发出到火箭橘黄色火焰腾空而起,那4秒的空白让呼吸都要停止。等待,让人透不过气的等待。480吨重的火箭,似乎压在每一个人的神经上。
21:10,短暂的寂静后,一团巨大的橘黄色烟雾在发射架的四周腾空而起,随后红色的烈焰划破长空,一声巨响像是从地底钻出一般,动地而来。那股积蓄的力量———604吨的巨大推力开始拖着火箭徐徐升起,那股巨大的升腾力量,让1.5公里之外的记者感到一阵阵嗡嗡的震颤。“神七”徐徐脱离发射架,直冲云霄。戈壁滩上空的薄云依旧,那团青色烈焰推动下的飞船,载着三位壮士开始了中国人漫步太空的历程,那一刻,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冲破云霄”。短短几秒,“神七”冲破的云彩回复原状,只余下渐行渐弱的轰鸣声依稀传来。
“583秒入轨”,扩音器里再次传来指挥员的口令,“神七”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本报酒泉9月25日电)
遥指苍穹
——北京飞控中心目击“神七”登天
本报记者于忠宁 通讯员杨冰姜宁
9月25日晚8时,北京航天城的飞控大楼灯火通明。人们在等待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经中枢,担负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轨道计算、分析决策、信息交换、事后处理、飞行器长期管理的重任。
这里,承载着中国人征服宇宙的太多雄心和梦想。自1996年组建以来,他们已圆满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四次无人飞行以及神舟五号、六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进入飞控大厅,正前方,4块大屏幕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屏幕上方清晰地标示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准备时间,它们与百余个显示工作站,构成了整个飞行控制工作的核心平台。
指挥控制台前,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
各测控站(船)洪亮有力的报告声,在飞控大厅里此起彼伏,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悄悄滑过。突然,一个急促的声音传来:“1分钟准备!”
“10,9,8,7,6,5……”“点火!”“起飞!”
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像一条巨龙,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顷刻间,托举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来自四面八方的地面测控站和分布在大洋上测量船上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洪亮有力的报告声接连不断:
“发现目标!”
“跟踪正常!”
……
船箭飞行120秒后,位于火箭顶端的逃逸塔分离。138秒后,火箭下部的4个助推器在天际间划出了四条亮丽的弧线……
航天员翟志刚的声音传来:“神舟七号报告,仪表显示整流罩正常分离,舷舱视景无变化。完毕!”“北京明白!”总调度肖龙一边与航天员通话,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显示器上刷新极快的数字,关注着飞船的一举一动。
几分钟后,大厅里再次传来航天员的报告:“神舟七号报告,船箭正常分离。完毕!”又一个重要时刻来临了。飞船能否进入预定轨道,对于此次神舟七号任务来说至关重要。就在船箭分离的时刻,在与大厅只有一玻璃墙之隔的轨道室机房内,工程师陈明便紧紧“咬”住了飞船,瞬间报出了飞船的初始轨道,机智地对飞船做出了入轨判断。在离他一步之距的轨道专家唐歌实,紧张地敲击着计算机的键盘。
环顾大厅内,只见科技人员一个个紧张地监视着荧屏上的一行行流动的数字。
1秒、2秒……时钟的每次嘀哒,都牵动着专家们的心。
船箭分离8分钟后,轨道专家唐歌实准确地算出了精确的飞船入轨参数。
入轨后,飞船捕捉地球,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此时也捕获了飞船的信息,神舟七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厅的大屏幕上。
21时32分,任务指挥部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响彻飞控大厅。
飞控大厅绚烂的大屏幕上,神舟七号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环绕蔚蓝色的地球飞翔,深蓝的太空,幽远而静谧,仿佛张开了宽广的怀抱迎接中国神舟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