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批大学生社工。 |
深圳第一批大学生社工。 |
本报记者 王雅/文 邵东升/图
“社工”这一崭新的职业以其朝阳般灿烂前途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在今年6月的全国第一次社工资格水平考试中,深圳就有4700多人报考,目前我市上岗的543名社工全部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刚走出校门、缺乏生活阅历经验的大学生如何应对最基层的家长里短、帮助弱势群众面对复杂的生活现状?近日,记者通过连续多日的调查采访发现,这些自称为“赤脚社工”的大学生们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正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和难题,迎接各种挑战。
社工遭遇:
“社工”工作常遭误解
相对于分配到残联、社区、福利等特殊岗位,小王在得知被分配到学校做教育社工时,心态还比较轻松,“毕竟刚从大学校门出来,与学生们打交道应该比较轻松、容易些,所以对困难的预期不那么高。”谈到刚就业时的心态,经过半年锤炼的小王深觉自己当时的想法还带着学生气。
刚开始,周围的人对社工的职业并不了解,经常会把她与义工混淆,也不知道她是来做什么的。为了与大家熟悉,尽快融入新环境,小王积极参与各种工作和活动,做活动宣传海报、参与午托班管理、做学生访谈及家访记录以及代课等,“从表面上看,我好像就是一个打杂的,什么都干,又什么都不管。虽然许多人也不知道我到底能做什么,但相处得也很愉快。”
很快,真正考验小王的事件就出现了。学校一名学生在放学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伤了,与他同行的几名同学都目睹了此事故。事故发生后,学生被送到医院救治,肇事司机并未逃逸,学校也派人探望。但从小王作为社工的职业眼光来看,在这起事故中,她有着一连串的工作任务:对受伤学生进行跟踪式服务,包括身体照顾、心理创伤康复、学业辅导;受伤学生的家属需要抚慰、帮助;目睹此事故的几名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等。
但在现实操作中,小王和学校产生了分歧,“学校认为事故是在校外发生的,与学校没什么关系,已经派人探望就已经尽到了责任;我作为驻校社工没有必要再全程参与此事,否则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但我从自己的职业角度来看,学校确实没有责任承担这些任务,因为这些任务恰恰是我分内的职责。所以我必须去做,而且我有我独立的职业体系,并不受学校的约束。”这也是小王进入教育社工岗位以来,遭遇的最大挑战。后来,在所属社工机构的协调和支持下,学校也改变了看法,小王成功地解决了这个案例,帮助此起事故涉及的各方顺利地度过了难关。这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社工机构:
公益活动频频受阻
深圳的社工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让大家了解社工、接纳社工、认同社工,深圳的社工机构和社工都做了大量的公益性活动,“扎根基层、扎根社区,哪里有需要帮助的人,哪里就有社工”是他们的工作原则。在此次暑期来临前,拥有深圳较多社工的深圳慈善公益网便开始了“如何帮助孩子过好暑期”的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公益性专题活动,但在具体推进中却遭遇了一些质疑和阻力。
社工小吴策划的活动是教学生们学习茶艺茶道,按照传统想法,这个活动应该是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进行。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这个活动地点是在社区小广场、小树林、公园内进行,“我们每次都是带着茶具、茶叶、水找个地方,与学生们约好,在外面进行这个活动。”记者问她,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场地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她有些迟疑地说:“学校放假了,我们搞的活动是校外活动,我们只能联系校外的地方,可目前还没有找到。”
后来,记者联系小吴所在的社工机构的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在暑期专题活动策划出炉后,他们计划在全市各社区巡回搞活动,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参加,但机构的外展部在广泛联系社区,希望各社区能提供一个短期的免费活动场地时,屡屡遭到“闭门羹”,“我们听到比较多的理由是:要按活动时间交费!有没有上面文件?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是谁?如果我们什么都拿不出来,对方甚至会怀疑我们是搞传销的。这种情况,我们专门负责此事的外展部经过统计,遭到拒绝的几率高达80%。”
因为协调场地问题,此次暑假公益活动最后只是在光明新区得以开展。而其他社工机构开展的相关活动则只能以“流浪”的方式在一些公园、小树林等公共场所,但也频频遭遇现场保安的驱赶。
社工尚处尴尬角色
一名社工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许多人因为对社工职业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了解,所以经常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是今年深圳社工在基层开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尴尬,“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我经常告诉机构的社工,我们要先做‘赤脚社工’,然后成为‘江湖社工’,最后才能达到‘专业社工’。这也是许多新事物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历程。”
但与这些工作困难相比,这位负责人认为更大的困难是社工机构和社工目前尚处于一个尴尬的角色,“首先是社工的户口问题目前没有任何解决办法,社工毕业后虽然来深圳就业上岗了,但他们的档案却一律被打回原籍,因为没有接收部门。与此对应的是社工的组织关系也没有接收地。我们机构社工中有近一半的人是党员,可目前他们的组织关系也被打回原籍了,因为我们没有资格成立党支部……这种飘泊无定的状态对社工们肯定也会有影响。”
基层工作的特殊性与刚毕业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刚就业的社工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些社工机构为此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帮助社工们应对这些情况,“我们机构每周举行一次‘回娘家’分享会,大家一起包饺子、做饭、煲汤,社工们都像回到家里一样,在外面遇到的困难、批评、不愉快都可以畅所欲言,寻求帮助、理解和支持,经常会有社工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一位社工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业内专家:
关键在于构建制度
这些缺乏阅历、社会工作经验的社工,面对多样的基层工作,确实很难游刃有余、独当一面。那么,政府部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深圳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按照计划,深圳到2010年,全市社工要达到5000名,“但这个数量不是重要的,重要是质量和机制……明年在进度上不会特别强调,关键是构建制度。”
他坦承,目前的社工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因为是全新的职业,很多人混同于义工和政府工作人员;都是新办的机构及人员,存在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社工队伍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要真正承担起社工的责任还有差距;目前深圳还要借助香港社工督导的作用,但1个香港督导只能辅导8个社工,这远远不够。
为此,深圳正在探索建立督导小组,即给1名香港督导配2名深圳的督导助理,这样一个小组就能辅导24名社工了,而深圳的本土督导也会尽快成熟起来。
也有专家建议,深圳应成立社工专家委员会,注重提高社工素质及形象塑造问题;注重对社工机构的监管;从专业的角度来核查社工的工作是否符合合约的要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