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学子论文:报纸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报纸是最早出现的新闻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以及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发挥着引导受众、优化社会系统的作用。
面对受众分众化日益明显的今天,青少年以其特有的媒介观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而报纸这一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经历了自身结构与内容的优化重组,以及同其他大众媒介的长期竞争之后,又是如何影响和培养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的呢?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是“现代大众社会成员的基本内涵”1,是我们“生存于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基本能力”2。

  媒介素养概念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是由英国学者提出来的。世界各国对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基本一致。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to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to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to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to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tocreateand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abilitytorespondthoughtfully)。3

  媒介素养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反映着人们的讯息接受、使用、传播能力。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人们能否正确地理解讯息的潜在涵义。媒介素养同时又是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而文化素养又是个人综合素养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个社会人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都发挥着完善的作用。

  二、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现状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不成熟、易受影响、易困惑等心理特点,正处在信息吸纳的“迷茫期”,亟待媒介对其进行引导,使其顺利过渡到“明朗期”。有时新的消息发布速度之快,使媒介来不及去深入地考察事件的真伪,尤其是对时效性的要求,更让这一环节被缩减,甚至忽略。这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尤甚。

  (一)青少年的媒介接触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对上海和河北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接触媒介基本都是以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在主流媒体中,除广播、报纸外,电视和杂志的接触率有明显下降;网络以及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新宠。4

  我们从这个调查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经常接触大众媒介的大学生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对知识及信息的强烈需要,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大众媒介作为了解社会的首选途径,各种大众媒介日益成为青少年的“必需品”。加之一些大众媒介产品价格便宜甚至是免费的,尤其受到在校学生的青睐。

  2.接触范围广,平均接触率较高。无论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络、手机均有涉及,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报纸的接触率还是较高的:河北省高校学生的报刊接触率为35.2%,而上海市经常接触报纸的大学生更是高达93.6%,远远高于广播、电视的接触率,仅次于网络媒介的接触率。

  3.网络消费过多,对传统媒体广播、电视的选择有所下降,有接触不平衡的趋势。上海市大学生的网络接触率为93.8%,而对电视的接触率则为47.6%;河北省高校学生的广播接触率也仅为45.4%。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中心(CNNIC)2005年公布的互联网报告统计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到10300万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7%,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网民比例为28.9%。5

  深圳青少年报社、特区教育杂志社曾对深圳市在籍的高、初中学生和小学生进行调查,深圳中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几乎人人上网,近90%的学生家有电脑;38.49%认为影响最大的媒体是报纸杂志,21.7%认为网络影响最大。6

  (二)青少年面对媒体的能力现状

  青少年接触媒介以及媒介消费目的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很多青少年在接触媒介时,往往把娱乐消遣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却忽略了大众媒介在知识以及信息传递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自发状态,不是通过理论学习而是建立在日常接触媒介的经验基础上,因而必然会导致消费目的以及媒介接触的失衡。

  江苏省教育部门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经常上网的达到80%,而这些人中只有15%是为了学习,其他40%的人是上网聊天,25%的人则是上网玩游戏。许多学生在使用媒介时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不愿花精力深入思考媒介内容,不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媒介行为的偏离,媒介素养的缺失。7

  由于青少年过分依赖大众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融入网络构建的媒介现实当中。网络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形成“拟态环境”,但这种拟态环境不是真的客观环境,它只是以媒介现实环境为蓝本,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久而久之,生活在网络媒介环境构筑的现实当中势必会造成青少年的认知网络化与虚构化,青少年对其他媒介的理解、使用能力也会受到媒介现实的制约。

  深圳青少年报社媒介素养教育项目小组负责人指出,2800多名被调查者(深圳中、小学生)96.61%对媒介素养从概念到内涵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对媒介中各类信息加以主动而理性地甄别,而多数人认为“可看就是好的”、“我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大多数未成年人对于媒体信息缺乏一种自主而独立的筛选意识与吸收能力。8

  一些青少年不了解大众媒介的运作机制以及新闻基本知识,往往排斥一些枯燥的,但却有用的信息,而仅仅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由于缺乏深入的媒体质疑与辨别能力,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虚假广告、虚假信息的诱导,形成一些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针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科学成长,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需要的现代公民;有利于他们有效地抵制各类信息的负面影响;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和组织目标,有利于整个新闻传媒改善服务、提高质量。9但是一些学者提出:有些青少年由于使用媒介不合理,耗费过多时间,导致自我封闭,沟通能力下降,思维简单化以及缺乏基本的媒介识别能力,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严肃课题。

  三、报纸参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报纸是以版面空间的形式展示给读者的,其传播手段包括:版面部分(包括标题、栏、页等)、图片部分和文字部分(包括各种文体)。作为一种独立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还有着作为印刷媒介自身的特点:报纸是视觉媒介,这是报纸最大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媒介的最明显特征。同时报纸还具有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特点。10

  (一)报纸可拥有较高的媒介选择或然率

  施拉姆提出:人们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是根据传播媒介及传播的讯息等因素进行的。他提出了人们选择某种信息的或然率的方式,即如下的公式:11

  人们在选择使用媒介途径时也是如此。公式中的“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的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则是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

  那么报纸是如何提高青少年群体对其的选择或然率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报纸媒介产品的易得程度。这是从“费力的程度”出发的。报纸在大众化以及分众化两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报纸广泛存在于青少年生活当中,以其价格低、便携带等方式赢得了较多青少年受众;另一方面,报纸为了适应分众化,提供了多种适宜青少年受众群体的专业化报纸。包括独立面向青少年的报纸和以青少年群体为基本受众的报纸。而期刊、杂志往往价格过高而损失了大批青少年受众。家长担心青少年过分沉迷于网络和电视,网络媒介的使用需要电脑,而好多家庭不具备购买能力。这样,报纸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青少年经常阅读的报纸主要分为如下几大类:一是学习类,二是体育类,三是综合类。学习类报纸中,《英语辅导报》以及《电脑报》的经常阅读率较高。体育类报纸中,足球方面的报纸最受欢迎。《现代中小学生报》是一份面向中小学青少年的报纸,《新快报》是一份年轻的综合类报纸,在中学、大学中有很好的影响力。此外,还有《中国青年报》、《中学生时事报》、《英语周报》等具有很高阅读率的或综合、或分众化的报纸。

  2.传播内容的感染力以及权威性。这两点是从“报偿的保证”出发的。报纸应该以其特有的视觉媒介的优势和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的优势合理优化版面、图片以及文字的关系,这样才能承担向青少年进行信息传递的重任。根据青少年阅读的选择性心理,报纸应以贴近青少年生活为根、内容灵活为本,潜移默化地引导着青少年,从而树立青少年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

  在世界新闻传播史中,印刷媒介曾一度占据着垄断地位,从内容上说,报纸更能体现媒介素养的价值要求。由于信息易得性的增强,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综观其他大众媒介,由于报纸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以及深入性等新闻属性,因而对于社会新闻的传递也就更具有权威性。报业历来都是国家对社会进行控制的工具,特别是我国以党报为主流媒体,对报纸内容的把关就更为严格。

  不仅是未成年人,家长们对传媒也是抱着一定的戒心:73%的家长担心孩子看电视太久,18.3%的家长认为上互联网会让孩子接触到不良事物,10.1%的家长觉得看课外书“玩物丧志”。在这一点上,报纸得到了家长最大的认可:60%的人支持和鼓励孩子看报刊。12由于我国报纸长期以来的社会角色所形成的公信力权威性较高,能够提供更可靠信息,使其具有网络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在家长最愿意推荐给孩子的媒体中,报纸一枝独秀。

  (二)报纸参与教育(NIE)工程13的经验可资借鉴

  NIE(即NewspaperInEducation的缩写)工程也就是“报纸参与教育”工程或“报纸教学计划”工程,这是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报业为了应对报业销量持续下降而在大中小学校园里所开展的旨在培养未来读者的一项长远工程和项目。

  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大报,例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NIE工程,他们通过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创办辅助性刊物和印发相关资料,一方面提高报纸在学校的发行量,另一方面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挖掘潜在受众。而在我国,可以说报纸参与教育工程还没有形成,报纸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报纸对教育领域的报道和宣传来作用的,主要有两种形式:教育类专业报纸和综合类报纸的教育版。它们的职能仅仅是教育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对于开展教育和培养潜在受众还没有什么意识。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在发展,而报纸教育却没有跟上步伐。14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起的报纸参与教育(NIE)工程不仅扩大了报业发行量和培养了大量潜在读者,而且也在广泛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长期的媒介素养研究。通过让学生接触报纸、认识报纸和了解报纸以及培养学生正确鉴别报纸信息和理性消费报纸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自从美国报业最早开始通过报纸参与教育(NIE)工程把报纸直接带进了美国的大中小学之后,英、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大规模的普遍在大中小学,特别是中小学进行该项活动。该项工程对大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最主要也是首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正式的公开的,甚至是大规模的让广大大中小学学生有机会接触报纸,并在长期接触的过程中,逐步的认识报纸的内容构成、风格特征,了解报纸的作用和报纸新闻的采写、编辑、制作和出版发行等生产流程,并逐渐养成通过读报纸来了解社会当中每天所发生的重大新闻。

  四、报纸介入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从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特点与接受特点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完善青少年对媒介的判别能力,使青少年掌握健康合理使用大众传媒、自觉抵御其中不良信息的方法与技能。15作为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报纸应从微观分析入手,以宏观分析为引导,提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微观途径

  主要是从报纸媒介的构成、要素、手段等方面分析报纸的特征,分析报纸的内容、结构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巨大影响,提高青少年群体对报纸选择的或然率。现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报纸越来越多,这样便为青少年的阅读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针对青少年受众进行细分,在报道语言的使用上,要避免刻板、生硬地说教,学会使用青少年的语言,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说话一样,命令式的口吻是绝不会有一个畅通的交流渠道。在报道的形式上,除了文字稿,还可适当增加图片。而文字稿的形式也可多样化,新闻报道,美文赏析,益智问答,征文征稿等等。另外,不同的受众,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其报道的面和深度是不一样的,要区别对待,报道者也应力求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16微观途径还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提高报纸从业人员素养。因为报纸从业人员是媒介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媒介产品的质量。因此,报纸从业人员应该深入青少年周围,多制作青少年感兴趣的媒介产品。媒介从业人员还要避免虚假信息的出现,一旦出现了虚假新闻,不仅会造成媒介权威性的下降,同时也会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形成恶劣影响,混淆青少年的信息价值判断标准。因此,报纸从业人员要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敬业精神,不仅从专业技术层面组织稿件,调动版面语言,更要从思想认识程度对稿件进行把关,对青少年的阅读内容进行引导,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宏观途径

  主要关注报纸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角色以及报纸与其他要素的互动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青少年所接触的媒介环境是复杂多样的,那么报纸如何脱颖而出,成为青少年媒介素养建设的中坚力量呢?报纸参与教育(NIE)工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报纸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让学生在大规模以及长期接触报纸的环境中培养阅读习惯,逐步认识报纸,吸取知识。同时,报纸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1.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让青少年了解报纸及其运作机制

  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报纸除了应做到在内容上对青少年有吸引力外,还应该提高青少年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培养青少年选择、理解媒介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制作、利用媒介的能力。青少年在接触报纸初期,总是怀着很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让青少年了解报纸及其运作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既可以消除青少年使用报纸的盲目性,又能够帮助青少年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报纸。青少年对整个报纸的制作环节以及运行机制了然于心,也会更加珍惜报纸媒体产品。

  比如,可开门办报,举办小记者小编辑等活动;亦可走出报社指导校园学生办报等等。若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到市场化了的大众媒体中去真切实践。江苏科技大学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校报为平台,每年定期开设大学生新闻写作培训班,邀请长期在媒体工作的如《中国船舶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到课堂上来,传授新闻写作基本要素、校园新闻的采写、通讯协作等理论和实践知识。17

  2.引导青少年建设性地制作媒介产品

  学习和理解了报纸的运行机制之后,再参与到报纸的制作当中,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展开,而且还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其他事物的热爱,这里就提到了要重视校园媒体的作用。不论是校内报纸、校内电视台还是校内网站,均有着较为成型的组织和传播形态,都可以为青少年最直接地接触大众传媒和了解其中的基本特性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支撑。18通过校园媒体实践,大学生可以具体参与媒介生产流程即对媒介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加工、传递,培养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开设与媒介素养相关的固定专栏使其掌握相关知识,举办参与性的征文活动、开设校园专版、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等等,培养青少年利用媒体发出自己声音的意识。

  3.加大报纸与社会机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力度

  目前,由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自发状态,因此,青少年对媒介有关政策、法规了解模糊,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行为。报纸与社会机构联合,开展有关媒介法规知识的宣传,正确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合法运用报纸等其他大众媒介。同时,报纸还应与学校联合,将本土化的报纸参与教育(NIE)工程真正落实。

  具体说来,我国报纸参与教育工程可以从受众、内容、发行及推广三个方面进行加强。19报社不应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效益,减少一些缺乏购买能力的中小学生需要的报纸,而是要针对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受众均衡考虑,全社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报纸参与教育(NIE)主要就是针对在校学生的;报道内容应该综合德、智、体、美诸方面,使用青少年的语言,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发行与推广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由于美国的报纸教育工程能够引导青少年阅读报纸,促进学校教育,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符合公众利益,因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样我国的报社也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和企业,以及个人的支持和帮助,让报纸走入大中小学校园。深圳报业集团与宝安区上合小学曾联合举办了“媒介素养进校园”的活动。活动中,报业集团的资深记者向学生们讲授了少年儿童理性地辨别各类媒介信息的意义,并教授他们学习如何使用传媒、如何利用传媒发展自我。20

  4.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媒介消费观念

  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在使用报刊时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甚至有好多功利性因素。这样,报纸就应该引导青少年在大众媒介多样化以及消费目的多元化的环境下作出权衡,培养青少年对待报纸的正确消费观。让广大学生接触报纸、认识和了解报纸,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指导教育广大学生区分报纸内容中的新闻与广告,识别报纸里面积极与消极的信息,最终培养广大大中小学生对报纸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对报纸的理性和谨慎的消费能力,让自己能够批判地对待报纸信息。青少年拥有较高的分析、辨别、使用媒介的能力之后,可以更谨慎和理性地进行媒介消费,比如在有关健康、购物和价值判断上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可以成为媒介有创新性的生产者,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使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得到社会的承认。21

  报纸与电子媒介的结合还可以引导青少年积极利用新兴的媒介消费方式,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等。这种新兴的媒介不仅可以方便地将报纸信息传递到青少年受众眼前,更结合了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青少年感兴趣的消费载体,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与多元化。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一项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大家崇尚的一种学习形式和追求目标,只有把媒介素养教育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项浩大的工程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现状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五、结束语

  通过对报纸的选择或然率以及报纸参与教育(NIE)工程与媒介素养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景是乐观的。只要辅以正确的引导以及规范,尚处于自发状态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将很快步入正轨。报纸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报纸在承担信息传递的同时,又要肩负引导青少年受众的重任。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刚兴起不久,因此还要更多地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最终寻求一条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道路。

  注释和参考文献

  1 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7.

  2 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90.

  3DavidConsidine,AnIntroductiontoMediaLiteracy,USA:PrenticHall,Inc,1993.载自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4.

  4 张欣,项国雄.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探讨J.新闻界,2005.(6):75-76.

  5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B.https://www.cnnic.net.cn/index/0E/00/11/

  6 8https://www.e-cqbs.com/shownew.asp?Id=16937&tabletype=9

  7杨琴,范昕.大学生媒介行为的失衡与重构A.邱沛篁,蒋晓丽,吴建.媒介素养教育论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52-167

  9张志安.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亟待重视,DB.https://www.medialiteracy.org.cn/prog/showDetail.asp?id=156,2005-3-28.

  10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241-243.

  1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92.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6.

  12https://hunan.voc.com.cn/content/2004-12/29/content_2624957.htm

  1321曾来海.报纸参与教育(NIE)工程的起源及其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新闻界,2007.(3):34-35.

  141619张洁意.我国报纸教育工程探究,DB.https://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7555,2004-12-1.

  15杨拓新,王晨,王玥.论大众媒介对青少年受众的影响——兼谈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J.当代电视.

  17杜伟伟,毛晖.浅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16

  18朱天.校园媒体在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与问题探讨A.邱沛篁,蒋晓丽,吴建.媒介素养教育论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74-17920https://news.sina.com.cn/s/2005-09-21/03596995889s.shtml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王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