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监狱,重获自由与新生,对于每个刑满释放人员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儿。然而,出狱后该怎样自谋生路;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又该如何生活,成为困扰许多服刑人员的一件大事。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各地监狱系统替服刑人员想到了这一难题,积极培养服刑人员的一技之长,为其回归社会铺路搭桥,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衣食住行能够有着落,有的还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保险式生活储备金为服刑人员解忧 “2007年年初,在吉林省监狱系统开展的对刑释人员回访帮教活动中,发现约有2%至3%的刑释人员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部分人的共同特点是无正当职业,缺乏经济来源。”吉林省司法厅副厅长、监狱局局长李文才告诉记者。
为此,吉林省监狱系统以吉林监狱为试点,以商业保险形式建立以服刑人员劳动报酬为主体的储备金,帮助他们解决刑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生活和就业困难。
据介绍,储备金是从服刑人员劳动报酬中拿出一定份额,通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其投保储蓄分红型保险产品,收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基础利息收入,一部分是分红收入,其中固定基础利息收入为2.5%,分红由保险公司根据资金运作业绩分配。
截至2008年5月底,吉林监狱系统累计为1445名服刑人员办理了保险,合计缴纳保费23万余元。按2007年保险利率和红利标准计算,剩余刑期在10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如每月获得20元劳动报酬,刑释后得到的生活保障金约在5000元左右,再综合考虑利率上调、保险红利增加等因素,预计可达到6000至10000万元,可以解决刑释后一段时期内的生活困难。
“通过保险式储备金一方面可以填补对服刑人员社会保障的一项空白,另一方面缓解了政府的安置压力。”李文才说,它增强了服刑人员应对出狱后生存压力的能力,有利于其平稳度过刑释后的“困难期、迷茫期”。由于缴纳和配套保险费的标准直接与服刑人员获得的劳动报酬多少有关,也调动了他们劳动改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在劳动中掌握谋生技能,实现出狱后的顺利就业。
服刑人员代某深有感触地说:“我家在农村,生活相当困难,回家后种地的种子、化肥款都没有着落。有了这个保险就能解决难题,我今后一定好好改造,争取多获得一些劳动报酬,为出狱后多储备一些保障金,也积累一些谋生技能,回家之后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好人。”
社会化教育促服刑人员培训数激增 技能培训经费开支大、培训经费短缺、技能培训的必要设备短缺等问题,是不少监狱对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都会遇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上海监狱系统找到了一剂“良方”,那就是社会办教育。
“我们积极争取社会政策的适用,把服刑人员技能培训列入了政府补贴范围,并抓住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列入政府经费补贴的契机,主动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列入地方劳动部门管理。”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局长桂晓民说。
上海监狱系统按照社会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鉴定分离的办法,由社会的职业培训学校为主实施培训教育,劳动部门负责技能考核鉴定发证,实现了由监狱办教育到社会办教育的转变。服刑人员培训后,经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鉴定考试,合格者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桂晓民表示,社会办教育突破了监狱自身条件的限制,拓宽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途径,提高了技能教育的质量,大大增强了监狱技能教育工作的能力,同时为服刑人员学技能提供了更多更广的选择和可能。
据统计,四年多来,借助社会化的教育,全局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从每年千余人迅速增加到六七千人,形成了41项常设的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先后有11940名服刑人员手持职业技术证书返回社会,一些人利用狱内掌握的一技之长很快地找到工作,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
服刑人员陈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积极参加了狱内的服装制作技能培训,获得服装专利大专学历证书和劳动部门颁发的服装设计中级技能证书,回到社会办起了服装厂。经过几年努力,他购置了厂房,积累了500多万资金,安置了100多名刑释人员。
就业援助为刑释人员“牵线搭桥” “自2004年以来,山东聊城监狱系统实施了服刑人员刑释就业援助工程,负责任地把他们送入社会,而不是推向社会。”山东省司法厅厅长、监狱管理局局长程辉如是说。
为帮助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2004年5月,聊城监狱成立了光岳职业介绍所,建立了新生人才信息资源库,将刑释人员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情况提前三个月提供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八县市职业介绍部门和劳务输出部门,通过在全市范围内的一体化联动式就业推介,近三年来,共有300多名服刑人员与有关企业达成了用工协议,有近200名刑释人员在签约单位顺利就业。
出狱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服刑人员也不用发愁,在2004年6月,聊城监狱还成立了刑释人员回归过渡中心,按照自愿原则,接纳有一技之长、暂未找到就业岗位的刑释人员在此就业。在此期间,刑释人员可以随时寻求社会企业就业。
几年来,共有132名刑释人员经过回归中心过渡就业,其中111人陆续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回归中心起到了二次介绍和再培训的作用,为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了一个缓冲过渡期。”程辉说。
据悉,自2004年起,聊城监狱还与社会企业广泛联系,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建成了30家正式签约认定的回归人员就业基地。截至目前,已有349名刑释人员在就业基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