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应试教育,认为这个等式不成立的人可能很少。在79岁的老教育工作者敢峰眼里,教育大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危机,那就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它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加热,结果使人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这位昔日的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顶着一头浓密的白发,在“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上,以他这个年龄少有的激昂而急切地声调说:“再不猛醒,我看就逃脱不出来了。”敢峰的忧虑还在于,很多人对应试教育“有点麻木不仁”,一些教育战线的同志甚至把它当做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他用“苍白无力”来形容已经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而相对应的是,“应试教育如风助火威,愈演愈烈,说它是摧残青少年儿童,我看一点也不为过”。敢峰称应试教育为教育领域里的“癌症”,使整个教育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在讲应试教育,我们是世界第一,没有哪个国家搞应试教育搞到像咱们这个程度。如果从培养人才来说,应试教育+现代社会=机器人制造车间”。
敢峰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至少有三点:教育改革至少滞后十年,丢掉了教学改革最好的时机;基础教育事业虽然发展很快,规模也很大,但是没有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缺乏战略思考。第三点原因,他将之归咎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麻木不仁,少远见、缺乏作为”。
王晋堂是北京一中原校长、从事基础教育已有40多年,和敢峰一样对其热爱的教育事业充满警醒和忧虑。他的发言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原因: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其背后有来自既得利益者者的推手。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打工子弟“小升初”,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的中学。孩子的父母心想肯定要交点费用,便把这几年辛苦工作积攒的五万元钱都带上到学校报到,结果校方嘴里吐出了一个足以让很多人傻眼的数目:12万元。“这是碰上劫道的了”,王晋堂说,“但是教育界的人不这么看,觉得这是少见多怪。”根据他的了解,12万元绝对不是北京市今年择校的最高收费,“有些数字说出来,别人都不相信”。
王晋堂认为,基础教育30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显著的问题,一个就是重点校到示范校的转变,一个是在教育产业化的大潮下,国有资产流失,公立学校变成民办学校。
这些遭致大多数人痛斥的做法却一直难以改变,其中有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巨大阻挠。那么谁是受益者呢?王晋堂给出了答案:第一受益者是一部分学校,第二受益者是政府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一些政府把重点学校当成了对外展示的窗口和自己的政绩。
2006年《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后,在法律上结束了重点校、重点班这种教学体制。但这两年来,王晋堂深感《义务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重重”。据他介绍,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启动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可是至今还没有出台。
他由此感叹:《义务教育法》真正落实不容易。(记者 李斌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