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记者 贺岩) 北京市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域划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包括北京旧城区、大兴亦庄镇、海淀双塔村北等21处15900公顷将成为地下文物埋藏区。昨天,市政协前往市规划委听取地下文物保护问题重点督办提案的办理工作汇报,政协委员表示,本市目前针对地下文物保护的法规不健全,应出台地下文物保护的专门法规。
|
明朝国舅墓文物曾遭抢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说,根据统计,近3年来经过考古发掘的239个项目中仅60项是施工前主动征求文物部门意见的,近6成都是文物部门根据线索自己找上施工单位。
宋大川表示,北京市在地下文物遗存保护方面至今没有一部专门保护地下文物的法规。“地下文物保护问题长期重视不够,但这些地下文物的价值巨大,对北京城而言难以估量。”他说,去年9月西站一处工地发现了明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之兄李文贵(明朝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国舅)的墓,施工人员没有及时上报,在夜里瓜分了出土文物。“后来找回了18片玉带,还有两片下落不明。”
地下文物区将达18700公顷
市规划委基础一处处长张亚琴在介绍本市地下文物保护方面的举措时表示,北京市目前已经公布了3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域,第四批划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包括北京旧城区、大兴亦庄镇、平谷区的山东庄镇、海淀双塔村北、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府村、昌平兴寿镇桃林村南等21处15900公顷,届时,北京市地下文物埋藏区将达18700公顷。市建委副主任孙乾表示,应将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提前到立项阶段,给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充裕的时间。
宋大川等委员建议,旧城范围内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必须先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市政协委员匡国良呼吁,应该明确具体的监管机构,尽快制定地下文物专门的保护管理办法,弥补法规上的空缺,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