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悖论:
“先污染后治理”?
浙江台州 宣华华
泛滥的救市,如同泛滥的宠溺,只会加重市场不道德倾向,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救市,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正深入经济生活之中。
|
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的一波多折,已经将关于救市的悖论尽情展现:政府是要拯救那些不道德的华尔街亿万富翁吗?恰恰是他们玩坏了金融市场,才使自身陷入困境并拖累整个经济,凭什么要救他们?政府干预市场的结果最终是否弊大于利呢?……因而,并不像某些人所断言的“救不救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救”,“救不救”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道德风险,经济学家常挂嘴角的时髦词汇。的确,救市必将面临道德风险:一方面,那些酿下大祸者,应该受到惩罚的人,却没有受到惩罚;另一方面,救市将鼓励新的“金融狂人”,利用高得惊人的财务杠杆敛财,而不必顾虑对市场造成的隐患。也许,正如凯恩斯所言:“就长期而言,我们都将死去!”或者,又如路易十五所言:“在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那些狂热的投机分子,岂非正是如此行事?
当然,如果说美国面临迫在眉睫的失业率攀升,经济和政治双重考量催生救市。则,中国在股市和房市的“救市”之举,就显得有些莫名的荒诞。就股市来说,虚拟市场与实体经济关联不大,股市暴跌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而股指也只是重新回到了两年前而已。就房市来说,土地资源稀缺与住房刚性需求未变,大量空置房尚未消化殆尽,市场内在的发展动力依然不绝。何须救市?何苦救市?
最近一段时期,部分地方政府相继高调为房市造势,监管部门也出台利好拯救股市。但别忘了,无论股市还是房市,我们面临的仍然都是“政策市”、“内幕市”。试问:在央行宣布上调准备金的前夕,究竟是谁在潜水抄底银行股?挪用公款炒股的人,涉嫌内幕交易的人,寻租房市的腐败分子……种种不道德的人群,还有多少没有彻底暴露?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救市,不是盲目出台利好,不是为房产商抬轿,而是治理市场环境,完善交易规则,扭转“劣币驱逐良币”,让市场步入规范轨道。监管部门力推融资融券之时,不妨扪心自问能否监管到位,敢不敢拿“乌纱帽”做抵押?地方政府竭力推动房市升温,也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已解决住房问题,敢不敢拿“乌纱帽”做担保?救不救市仍然值得继续争论,应在短期与长期、发展与规范的选项中,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再做出负责的答复。
泛滥的救市,如同泛滥的宠溺,只会加重市场不道德倾向,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为长远埋下更为深重的祸根。历史终将做出裁决,还是审慎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