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尴尬
“不光是为了奥运,城乡居民的生活,企业的生产都离不开电。”为了保电,焦作市委、市政府想尽了各种办法。上半年焦作因缺煤电厂停机损失电量2.5亿千瓦时,“每损失一度电都是焦作经济的损失”。
要保电,必须有煤,要有煤必须要钱。电厂的钱都亏光了,“我们现在销售连最基本的煤钱都裹不住,拿什么买煤?”丹河电厂的焦部长说,“我们现在急需要3000万资金,否则9月份就顶不过。
焦作电厂财务处的刘处长告诉我们:电厂的资金链基本上已经断了,资金缺口5亿元,仅电煤就缺口3亿多元。
根据焦作市政府统计,焦作五大统调公用电厂7月份的资金缺口高达5.6亿元,急需银行贷款支持,目前焦作的各家银行已接到了省、市政府有关解决发电企业封闭贴息贷款的通知,但发电企业的贷款能封闭运行吗?
焦作电厂每天需要1.2万~1.3万吨煤炭,最困难的4月份,每天储煤只有4000~5000吨,有时候还不到4000吨,不得不部分停机待煤。5月7日,在焦作市政府的协调下,焦作市商业银行向焦作电厂注资5000万元,加上在郑州、山西协调的电煤支持,使焦作电厂的储煤一度达到了9万吨。
对于这笔贷款,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谈起这个话题都比较谨慎,只是表示“焦作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应该为地方政府分忧解愁”,但贷款的担保条件必须是严苛的,起初商业银行要求市财政担保,后来实际用划拨土地担保了。
“大家都知道电企是亏损的,有的电企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0%,银行的款怎么贷?”该市某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信贷员谈了个人的看法。
其实,银行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武陟境内的中韩合资企业韩电发电有限公司因煤价上涨、经营亏损等原因,今年3月停产以来,至今没有复工。造成农总行审批的3.4亿项目贷款逾期,形成风险。
“贷款都在谈,银行也来人了,但进展都不理想,银行要么要请示上级行,要么贷款担保要我们的上级公司做,门槛儿都比较高。”几家和银行接触的电厂都谈了对银行的大致看法。
“眼看着电厂挺不过去,如果不拉一把,电厂真的垮了,影响就大了。”分管信贷的吴行长也想把电厂的贷款做成,“但风险不能不防”。
煤电困局何时到头?
“其实,我们也知道银行的贷款只能应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银行也是商业经营,再说银行的钱也是要还的,还要还利息。银行不愿意贷,我们也理解,说内心话,我们也不愿意贷,只是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焦作丹河电厂分管财务的副总的话代表了电力企业当下的普遍心态。
“但总得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叫我们往里扔钱尽社会政治责任,钱要扔到什么时候呢?”走访焦作各家电力企业,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对于目前煤电困局都焦灼不安。
市场煤、计划电,随着电煤价格飙升,而电价微调,电企亏损不断加大,已经不堪重负。
随着电力企业包袱的加重,资金链条将越绷越紧,其经营风险已经向煤企和银行等相关企业、行业转移,如果银行此时背住了电力企业的风险,煤电矛盾缓解了,但由此形成的银行的风险谁来背?
更进一步,会不会形成摁下葫芦起来瓢的局面?由电力企业亏损聚集起来的风险如果不断增大、传递、扩散,数额越来越大、牵涉的行业、企业越来越多,会不会加大国民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如果银行不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电企则将死得更快。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全国煤炭消费量由15.79亿吨快速增加到2007年的25.8亿吨,年平均增长了2.5亿吨,其中电力行业消耗由2003年的8.25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14.77亿吨,年均增长1.63亿吨,供需失衡是当前煤电困局的主要成因。
电力行业用煤快速增长,一方面说明电力事业飞速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什么呢?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呢?其实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工业企业的快速增长,电力供不应求,真正反映的是经济增长过快、经济结构不合理。
我们需要理顺煤电价格体系,也需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防止经济过快地增长。就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煤炭流通领域内也是乱象丛生,加剧了煤电紧张的局面,需要从电煤销售、运输、管理等各个环节综合整治。
“如果上述问题不解决,银行的钱投进多少,就会亏掉多少。”焦作某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部经理说。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焦作中心支行)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