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要着力解决制约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的四个问题:
一是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公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严重偏离正常值范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严重隐患。对此,必须高度关注,强力遏制。近几年,在全国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将全面总结经验,加大男女平等和文明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开展优质孕产期保健服务,坚决打击和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通过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切实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三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与合理分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市场为主导、以发展型迁移为主要形式,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和城乡区域流动。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未来二、三十年,是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迁移规模最大、活跃程度最高的时期,将有3亿左右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成为综合影响我国未来一个时期整体及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生态建设、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我们将做好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工作,提出人口合理分布的政策、对策建议,研究制订推动人口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探索通过产业结构的提升,带动人口转移的具体路径和模式。根据城乡一体化格局发展的要求,解决好人口与城镇布局之间的关系。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体制机制,使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
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破解人口抚养比升高的难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高龄趋势明显的特征。2007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1%,2020年将达到11.2%,到本世纪40年代将达到峰值3.2亿人,占总人口的22%。
我国未富先老、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决定了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积极、健康的应对老龄化的路子。在农村,集中了全国70%的老年人口,养老成本相对较低,可考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以社会保障为依托的田园式养老方式。加快建立广覆盖、补贴式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对最需要保障的计划生育家庭老人给予优先优惠。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在城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对赡养和照料老人的独生子女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对老人给予适当的护理补贴;同时,积极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知识和经验密集型产业,发展适合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市场,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涉及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服务意识,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和人文关怀,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更加注重用经济手段调控人口增长,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改进工作方法。从根本上改变过度依赖行政制约手段的思路和做法,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建立健全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完善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关于县、乡两级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任务,推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信息采集等服务能力和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