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艰难创业 亟盼“招商”盘活手艺
今年,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正进行得火热朝天,很多省外,甚至是国外的投资者对独具云南特色的民族工艺品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投资把它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但又苦于“投资无门”。
昨天(10月23日),记者在景星珠宝市场3楼经营五华区夕阳虹手工艺品经营部,见到了曾被网民尊称为“介入电子商务的最年长者”商鼎柞,6年来,她一直卖着一些颇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她的产品虽然在省外已取得厚利,但由于缺乏资金注入和对生产、经营的有效整合,她和很多小商户一样正站在产业链的“断链”关口。
“商鼎祚们”并不清楚如何招商引资,他们期盼政府能够牵线搭桥,让这个传统产业重焕生机。
古稀老人艰难创业
“创办夕阳虹是我们这些老人想在晚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头发花白却精神头十足的商鼎祚回忆说,萌生创建夕阳虹手工艺品经营部的想法始于2000年。她有一次在旅游途中遇到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人,他们哀叹传统手工艺无人青睐即将失传。喜欢民族手工艺的她回昆明后,将这些遗憾讲给了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老人听,大家一拍即合,准备着手保护传统手工艺,并在2002年付诸行动。创业的起步资金用的是养老金和积蓄共12万,地址选在当时北京路一段非常繁华的地段。一开始因为没有充足的货源,商鼎祚利用好地段、用最少的资金代别人展示手工艺品并收取租金的方法,挖掘了第一桶金,“当时外地顾客特别多,一个月的营业额能达到10万。”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的“非典”冲击旅游业,也给小店生意带来了重创。于是,老人们无奈地退掉了当时每月8000元房租的繁华之地,经历几次搬家后,来到了一间面积仅7平方米的小店,继续坚持最初的梦想。
资金不足难于维持
创业期间,这群古稀老人还学会了通过网络经营夕阳虹手工艺品经营部。原本以为网上开店能节约成本的商鼎祚发现,由于年龄原因,自己对网络交易仍然力不从心,显然网络店铺的经营状况是入不敷出的。“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就是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连看店的小工都养活不了。”商鼎祚说,今年7月以来,店铺的房租涨了近1倍,因为资金短缺,她进不到“精品”民族手工艺品,只能卖些已经过时的存货。和商鼎祚交谈的两个多小时中,记者发现走进小店的顾客不算少,大多都只是看看、问问,没有一个顾客掏钱买货。“以前游客多,进店必买,现在看的人比买的人多,”对此,商鼎祚颇感无奈。
进货需要钱、租店需要钱、经营周转需要钱、组织商品加工需要钱……商鼎祚深知,仅靠自己那点退休金,这个小店兴许就保不住了。然而更让商鼎祚担心的是,很多掌握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人都因为赚不到钱而不再从事手工艺品的制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传统工艺也逐渐失传。商鼎祚说,现在要找到做工好的民族手工艺品就得到偏僻的村子里收,很多外国人也学会了这一招,一阵“扫荡”过后,老祖宗留下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就“远嫁”异乡了,“难道,几十年后,我们才会发现这些才是国宝,又高价收回?”她说,物以稀为贵,现在很多农民知道那些“破布”值钱就拼命卖,但他们很难意识到,值钱的是手艺。
期望用民族传统手工艺招商引资
几经周折,老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她微薄的力量,展示、宣传古老的手工艺,让其得以延续。面对挫折,她回想起三年前一个北京商人曾愿意投资30万元,和她们一起把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经营发展成为产业,通过股份制公司的模式来运作,但当时顾虑重重的老人们婉拒了想要控股的北京商人……“其实现在想想,只要能够把民族手工艺一代代传承下去,谁来控股又有什么重要?”
现在尝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苦果的商鼎祚期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牵线搭桥,用民族手工艺品来招商引资,拯救传统民族手工艺文化。“有了大量资金的注入,这个行业一定会运转很好,而且民族工艺也能被很好传承下来。”商鼎祚说,传统民族手工艺资源是云南得天独厚的,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更是具备了很大的经营优势。如果政府相关部门重视这个产业,从规范行业经营开始,倒逼生产,组织一批掌握传统民族手工艺的人来专门教授有兴趣的年轻人,甚至是一些已经失传的手艺也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和技艺重新还原,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让传统民族手工艺得以世代传承。当然,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支持。所以,商鼎祚建议,用民族传统手工艺招商引资,既保护了民族传统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