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0月28日电(记者孙英威)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扩大,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近年来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全面恢复状态。据大兴安岭地区政府部门统计,目前全区野生动物种类有32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50多种。
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是目前内地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伴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度调减和林区人的多方保护,大兴安岭林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在林区内繁衍生息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开始大幅度增加。
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规模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有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物种保护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9处,总面积112万多公顷,占全区经营总面积的12.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有效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大兴安岭林区重现昔日漫山獐鹿跑的景象。曾经难得一见的貂熊、紫貂、黑嘴松鸡、花尾榛鸡、黑琴鸡等重点保护动物,如今踪迹遍布林间路旁。东北林业大学科研人员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的取样调查显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貂熊和紫貂种群得到很好的恢复,大型动物驼鹿和马鹿种群也恢复很快。
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庄凯勋介绍说,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保护区网络。通过辟建保护区,大兴安岭地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和60%以上的典型寒温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