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 题:用爱心筑起一个家――妇代会代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记者 赵超、李菲
父母外出打工牵肠挂肚,孩子独自成长孤独寂寞,农村留守儿童是近几年出现较多的词汇,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妇女十大的代表中,上到全国妇联的领导,下到基层妇代会主任,这些孩子的母亲无不牵挂着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如何让他们成长好、学习好,如何让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宿感,代表们各抒己见。
来自河南的代表、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妇联主席张小静向记者讲起了她那里的留守儿童情况。邓州是一个打工大市,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都选择到广东等地打工,当地的留守儿童达到8万多人。张小静说,构林镇有5000多名留守儿童,她除了担心这些孩子的生活保障问题、教育问题,更关心他们的安全问题。张小静对记者说,由于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很多留守儿童要帮助爷爷、奶奶到地里干农活,他们年龄小,不懂得自我保护,加上老人无暇顾及,儿童被农具造成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张小静想了不少办法,她创建了学校、村、社会三级帮扶体系,在各村成立了留守儿童帮扶中心,在社会上广招“代理家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邓州市各级政府还投资建起了一批寄宿制学校,让尽可能多的留守儿童过上集体生活,体会到家的温暖与关爱。
张小静所做的只是妇联组织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这种无言的关爱已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近些年来,全国各级妇联组织贯彻实施“共享蓝天”行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创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开通留守流动儿童维权服务热线、亲情电话,组织志愿者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等,切切实实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解难事。
妇代会代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妇联主席千海兰告诉记者,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特征,延边妇联创造性地设计了“54321”工作法,其中的一项内容是号召外出务工父母要做到“五个一”: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或发一个短信,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或发一个电子邮件,每周向孩子的监护人了解一次孩子在家的情况,每月向班主任了解一次孩子在校的情况,每个假期向社区妇联反映一次孩子需要社区帮助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