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前晚11点左右正式揭晓。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分享了这一四年一届的、中国目前最权威的长篇小说奖项。
在这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4位作家中,贾平凹是最志在必得的一位,在最终结果揭晓前,他就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如能获奖,不会意外”。
昨天结果公布,贾平凹再次接受了本报的专访,他善意地请那些读不懂《秦腔》的上海读者要“慢慢品”。
青年报:再一次向贾老师表示祝贺,您现在最想说什么?
贾平凹:谢谢你的祝贺。现在当然是很高兴了,之前我也获得过一些奖,比如2006年的“红楼梦”奖,但是我还是最看重这个茅盾文学奖的。
青年报:您几天前对本报说,《秦腔》是您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能不能谈谈是哪里让您觉得满意?
贾平凹:我当然写的还是乡土,是我们那个地方的事儿,之前我也写过一些类似的作品,但是《秦腔》的视野更宏大。
青年报:有一些上海读者曾抱怨读不懂《秦腔》,因为读不懂,所以读不下去,主要是语言的问题。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贾平凹:(笑)不会啊,《秦腔》最早就是在上海《收获》杂志发的,当时我还来上海做过宣传。有关《秦腔》的最早的一次研讨会,也是在上海开的,当时有许多著名评论家出席。我觉得上海人还是懂我这部作品的,尤其是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秦腔》获得红楼梦奖的时候,他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我就觉得写得很好。
青年报:对那些觉得这部作品艰涩难懂的读者,您有什么建议吗?
贾平凹:当然,可能最大的障碍还是语言。我用了很多陕西家乡的土话。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上海读者慢慢地读,慢慢地品,还是可以读下去的。
青年报:多次传来有关您将封笔的消息,在您最近的长篇《高兴》出版之后,这种传言更盛了。这是不是真的?
贾平凹:我从来没有说过要封笔这句话,我甚至想都没有想过。
青年报:那您最近有什么写作计划吗?
贾平凹:准备写个长的!(主要是什么题材呢?)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吧,也就是“文革”前后的事。(还是写您的家乡吗?)我的家乡在这部作品里还是会写到的,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小说就写一些我经历过的事情。本报记者郦亮 (来源: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