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卸任的“争议新闻官”说起“新闻”来,依旧侃侃而谈。 陈咏 摄
以敢于抛出重量级另类“高论”著称的原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天来到扬州江海学院,为在该院举行的第二期全国高校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授课。这个曾经饱受争议的“新闻官”卸任后出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社长”履新后近况如何,面对一群“新闻发言人”,“曾经沧海”的他又有着怎样的感受?面对记者,他还会抛出什么样的“高论”呢?昨天傍晚的讲课间隙,本报(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这位个性十足的“前争议新闻官”。
履新后暂享一段“美妙时光” “从教育部卸任到出版社供职,两个多月了。和过去的快节奏、高密度相比,现在工作松弛多了,对我来说,这真是一段美妙的时光。”健谈的王旭明坦诚地表示,有媒体说自己离开原职“欲哭无泪”,这多少有些“不满”的意思,其实自己更多的是留恋,这也是组织上的一次正常安排。王旭明话锋一转:“出版行业竞争激烈,不仅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还要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也是下一步追求的目标。不过请大家放心,我还会像以前那样认真工作,再次演绎一段精彩人生!”
此次王旭明应邀来到扬州江海学院,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新闻发言人讲课,也算是一次“重操旧业”,而这样做则源于热爱。“我在教育部当新闻发言人当了5年,感情是很深的,能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感受跟大家分享,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王旭明说。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最难当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是全世界最难的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难”就“难”在制度不完善,只有制度完善了,新闻发言人才有成长、成才、成功的环境,而现在,他们只能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强调,中国新闻发言人一定要走职业化道路。
“我们国家的新闻发言人都是在领导任命式的背景下,对他们其实不能太过苛求,但需要改进的方面确实很多。”王旭明说:“04年,我组织召开了32次新闻发布会,几乎平均10天就要开一次,回过头来看,其实很多会是可有可无的,质量、效率并不高。”
“如果投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发言人,我会投白岩松一票。”王旭明半调侃半严肃地表示,和他接触多了,了解多了,也就有了这么一个想法。“他是一个有独特个人魅力的人,政治立场坚定,更重要的是,他一定会坚定地,而且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政府的声音。”
“义务教育”不宜再扩容 作为长期在教育部任职的资深官员,尽管部分“高论”饱受争议,离职后的王旭明仍不愿“回避”教育方面的话题。眼下不少人提出,原本涵盖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当将幼儿园和高中阶段也“收纳”进来,让老百姓享受更大的国民待遇。王旭明旗帜鲜明地认为:这不符合中国国情,肯定不可行。
“虽然国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客观地说,由于刚刚起步,国力有限,义务教育的水平还很低,这一制度实施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还相当繁重,正可谓"路漫漫其修远"。”王旭明表示,别再给“义务教育”加码了,最重要的还是把当前的九年义务教育抓好,抓出质量,真正造福子孙。
谈到最近“学生强制千米跑”的话题,王旭明提出“且慢实行”。“中国之大,教育之大,一定要尽可能地少一些"一刀切",多一些人性化。”他表示,对于“学生千米跑”,一定要分地区,分层次,分不同情况来实施。试想,有些经济落后地区,孩子营养都跟不上,能这样跑吗?还有,一些山区的孩子,本来上学就要走几公里山路,再搞这个“千米跑”,还有什么意义呢?
宽容记者也是社会的进步 当新闻发言人,每时每刻都在跟新闻记者打交道。尽管部分“观点”引起争议,但身为教育部官员时的王旭明在记者眼中具有特别的“亲和力”。翻开他的简历,从政前的王旭明曾在《中国教育报》当了8年记者,对于这个群体,他熟悉,更理解。
“记者是个崇高的职业,应该是社会上道德良知的代表,我本想终身当记者,后来"身不由己"离开了这个职业。”王旭明说,他所理解的一个称职的记者应当具备两个方面的本领:一是把好话说好,让受众爱看,爱听;二是敢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的不足面,认准的就一直坚持下去。
“有些记者对我说过的话"断章取义",我并不生气,因为我觉得这很正常。”王旭明认为,记者的工作就注定“断章取义”是一种“常态”,因为记者不可能总是全面地把被采访对象的方方面面展示给受众,他需要合理取舍。“对于记者的"断章取义",被采访对象应该尽可能地去承受,我始终认为,对记者宽容,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王旭明说。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