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代理制是一种新型的信访疏导方式,即由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以及法律从业者作为代理人,按照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与信访人就信访事项签订代理书,代信访人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促成信访事项妥善解决。
今年5月以来,上海市闸北区将建立健全信访代理制作为化解信访矛盾、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为民形象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实施,收到显著成效。
变“被动等访”为“主动跑腿” 要想信访工作不难,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作风。闸北区推行信访代理制,变“等群众上访”为“替群众跑腿”,变被动化解矛盾为主动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一线、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提起信访代理,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居民李士伟激动不已。前些日子,李士伟不幸得了脑瘫,为了治病,把准备买房的动迁补偿款全部用完。走投无路之下,李士伟到信访办寻求帮助。得知情况后赶来的社区干部,看见他坐在轮椅上、嘴角不时流口水的模样,心疼地说:“老李你放心,不用再跑了,所有的事情我们替你办。”其后,社区干部与多个部门联系协调,不到1个月,就为他办妥廉租房和低保手续。
忌“雪上加霜”多“雪中送炭” “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面对遭遇困难的群众,决不能不管不问,更不能恶语相向,必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
闸北区大宁路街道居民全建华,曾是一名失足青年,刑满释放后待业在家;妻子患子宫肌瘤,手术后身体长期欠佳;一对刚到学龄的双胞胎女儿需要抚养;与前妻共同抚养的大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高额费用做心脏搭桥手术……全建华四处借债,家徒四壁。通过居委会干部代理反映,很快引起市、区领导重视,有关部门按政策为其报销医药费8000多元,发给救济款2.5万元,为双胞胎女儿办理了低保,并积极为他介绍工作。全建华夫妇十分感激,日前,给街道干部送去一面锦旗,称赞他们“以人为本,关爱民生”。
从“要我解决”到“我要解决” 破解信访难题,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被矛盾“牵着走”、被制度“逼着走”,向推着矛盾走、主动化解矛盾转变,切实树立亲民、为民形象。
有了“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信访代理制,一来群众省心、舒心、顺心了,反映问题再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二来党员干部更有信心、决心、恒心了,帮群众解决问题,群众打心眼儿里感激,党员干部工作劲头越来越高。闸北区共和新路街道居委会干部唐洪宝,日前刚代理解决了一起拖了好几年的重信重访矛盾,现又在挨家挨户跑,看哪家有困难。他说:“现在老百姓特别相信我们,不抓紧时间多做点事,对不起他们啊。”
为促进和保障信访代理制顺利推行,闸北区委、区政府接连出台“信访代理首问首办负责制”、“代理、调解联动大调解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救助资金使用办法”以及相关责任考核机制,即:代理信访事项的首办单位“一办到底”,直至解决;整合基层信访、综治、司法、人民调解等资源,建立“信访代理人民调解”工作室和接待站,推动信访代理与人民调解“合二为一”、“联动联调”;全区党政机关公务员每年每人节约5%的经费,由区财政按1∶1匹配资金,设立专项资金,对诉求合理、急需救助但又处于政策边缘的特困群体进行救助;将信访代理工作纳入信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人员,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国信宣)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