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11-02 02:36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2008年8月24日,因我的二婶不幸辞世,我乘车赶回故乡临猗县北景镇南王庄村奔丧。坐在舒适的面包车里,故乡熟悉的景象不停地在我眼前闪过。
虽然房舍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但许多昔日的痕迹依然存在,使我不由得回忆起回家的往事。
1965年暑假,在运城上二年级的我记事后第一次要随父亲回老家。当时没出过什么门,激动得和登月球一样彻夜未眠。父亲用借来的自行车带着我骑了80多里地回家,快到家乡时我渴得受不了,他就到庄稼地里拔玉米秆让我嚼了解渴,那甜丝丝的甘露至今还在我心里回味。暑假结束后返回运城时,小姑带着我下大坡时因速度太快,把我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幸好当时年少经摔,只是把腿蹭伤并无大碍。我再大点回老家时,父亲和我都各骑辆自行车。他每次都要准备一截绳子,准备上五里坡我没劲时用绳子拉着我走。我当时年少气盛,怎能让人看着父亲像牵个猴一样地爬坡,再说父亲也很累呀!所以尽管我气喘吁吁地也要硬撑着往上推车。
后来我们经济稍好些,就经常乘公共汽车回家。返回时二叔就套辆小驴车送我们到公共汽车站,慢是慢了些,当时我还觉得很浪漫。有时也搭顺车回去,如果拉一般的货都没什么,若是坐拉砖的车回去就惨了,灰头灰脑地还得说坐“专车”回来的。
最难忘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和姥姥从临猗奶奶家探完亲返运城的那次。那天我俩离开村子走了10来里到公路口时,一天一次的班车已过。这下我们傻眼了。返回村子吧?要耽误一天时间影响我上学。姥姥一跺小脚,说咱俩走15里到临猗县城再说。就这样,姥姥一手拄着拐棍一手牵着我沿着沙石公路走到了县城。到了临猗汽车站,一打听,没有到运城的车了。怎么办?住店?这是绝无可能的,因为我姥姥的钱仅够返程车费,再说我们压根就没有住店的概念。更令我恐怖的是,姥姥说要和我一起走50多里返回运城,并开导我说抗战时,她躲日本鬼子曾走过这条路。但不懂事的我仍坚决反对此次“长征”。她只好硬着头皮随便敲开了一位车站工作人员的门试试运气。“王品一”(音)!这个让我终生记住的名字。原来,碰上了姥姥几十年未见的运城南街老邻居。姥姥一生慷慨大方、乐善好施,和邻居们建立了和亲人一样的关系。这位喊姥姥婶子的中年人兴奋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面片,并为我们找好了去运城送粮的拖拉机。这样,告别了这位好人后,姥姥坐在驾驶室里,我在拖斗上抱着粮袋幸福地返回运城。一路上,虽然寒风料峭还飘着雪粒,但我觉得在高高的拖斗上视野开阔看风景挺爽的,就是到家下车时脚冻麻站不住了。
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改革开放后,家乡各种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各种车辆更是川流不息,交通班车一会儿一趟,进城回乡都很方便。这些变化是我儿时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事。陈荣(作者单位:永济电机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