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监狱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监狱工作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打造平安监狱,服务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深入开展“创建”、“规范执法”、“基层基础建设年”等活动,不断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创新教育改造理念,将罪犯刑释后是否重新犯罪作为检验监狱教育改造质量和实效的最有力、最有效的首要标准,为其突破“围墙意识”找到了最好的诠释。
江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政委潘玉兰告诉记者,近年来,赣州监狱以“打造平安监狱、服务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打造“大安全”、“大教育”机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二十多年没有发生民警职工违法案件,连续5年无罪犯脱逃(含脱逃报警)、无狱内重特大案件、无罪犯非正常死亡、无安全生产事故。
这座“现代化文明监狱”是怎样炼成的?记者带着好奇,前往赣州监狱一探究竟。
人防、物防、技防+心防 今年6月的一天,正在家中休假的赣州监狱民警钟远灵手机里突然接到一条“短信预警”,他二话不说,立刻“打的”赶往单位,平时乘公共汽车二三十分钟的车程,这次只用了十分钟不到。到单位一看,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应急处置机制模拟演习,已有心理准备的钟远灵准时出现在自己的监区岗位上。
“像这种事先不通知的模拟演习已经搞过很多回了。”钟远灵是一监区监区长,他告诉记者,应急处置机制要求1分钟全员收到报警信息,5分钟迅速出警,10分钟全员出警,15分钟完成外围布控,同时确立了监狱领导、机关科室和监区、分监区三级安全责任制。
“除了"人防、物防、技防",我们还提出了"心防"的目标,也就是通常说的"3+1"安全保障机制。”赣州监狱长刘健告诉记者,“制度再健全,物防再完善,技防再到位,不用心都等于零。”
为此,赣州监狱提出了“五个用心”要求:即用心管理、用心发现、用心分析、用心解决、用心沟通,不断筑牢“心防”这道防线。
谈到“心防”,钟远灵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所在的一监区有个罪犯肖某,因抢劫、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2007年3月,肖某发现太阳穴处长了一个肿瘤,于是忧心忡忡,担心“刑期可能比命长,恐怕等不到回家的那一天”。在这种悲观情绪的笼罩中,肖某渐渐丧失了改造的信心。监区民警觉察后,立刻带他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良性粉瘤,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同时,监区民警经过反复研究分析,认为肖某的“肿瘤问题”仅靠现在的关心教育是很难转变其思想的,而这个问题不解决,肖某有可能走极端。但是,肖某的病情不在监狱罪犯医疗保障范围内,监狱经研究同意将肖某送至监狱外医院治疗。治疗期间,监区民警克服种种困难,给予肖某关心帮助和看护监守,肖某十分感动,当病情稳定后,他又重新树立起改造的信心。
让每个刑释人员都成为“合格品” 10月10日,记者在赣州监狱七监区看到这么一本登记表:
“刘某,8月份积极参加劳动,超额完成劳动定额,另奖1.4分”;
“廖某,6月份因反映他人号房偷看电视,经查不属实,该犯与其他犯人争吵,并敲击号房门,经制止不听,态度恶劣,不听民警教育,扣3分。”……
七监区肖监区长告诉记者,罪犯改造的信息全被列入了《罪犯劳动计分考核奖扣登记表》。
“罪犯计分考核累计奖分达20分的,可折算为一个月考核表扬。这大大提高了犯人改造的积极性,也使改造质量得到充分保证。”肖监区长说。
据了解,为使每个刑释人员都成为“质量合格品”,赣州监狱专门制定了《罪犯改造质量信息统计工作规定》,从罪犯入监、矫治和出监三个阶段,客观、公正地评价罪犯的改造状况,同时制定了《罪犯改造表现测评表》、《罪犯犯罪心理要素评定表》、《罪犯问题行为构成测评表》、《罪犯心理评估计分标准》等表格,用以记录和搜集各个阶段的罪犯改造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总结与评估,评判罪犯改造质量,以进一步明确改造重点,指导工作实践,并为刑释后加以监督与帮教衔接提供依据。”肖监区长告诉记者,监狱还开办了车工工艺、针织技术等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技能培训班,同时积极开展农函大辅导工作,组织符合条件的罪犯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考试,使刑释人员全部拥有一项专门的技术。
突破“围墙意识”:把重新犯罪率降到最低 “监狱很多时候都有一个"围墙意识",只管围墙内的事,不管罪犯出了围墙怎么办。”监狱长刘健在与记者交流时说,“我脑子里常常会想,难道把犯人正常释放出去,我们就尽到责了?恐怕这还远远不够。”
罪犯刑释后是否重新犯罪是检验监狱教育改造质量和实效的最有力、最有效的首要标准,也是一项检验监狱改造质量、教育改造成果的重要指标。刘健介绍说,近年来,赣州监狱通过入监甄别、心理矫治等手段,强化服刑指导,建立起了监狱服刑指导中心、监区心理辅导站、罪犯心理互助员三级机构,对所有罪犯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对在押犯全部进行COPA-PI测试或RW检验,并建立了心理档案,构建了一条罪犯接受教育改造、法律援助、生活指导、社会帮教、心理调控服务的绿色通道。
“现在虽然还没有重新犯罪率的统计数字,但我们相信,从这条绿色通道走出来的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一定会有明显下降。”刘健自信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为使刑释人员生活有着落,不因就业无门、生活无依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赣州监狱还对即将刑释的罪犯,提前3个月填写《刑释人员预告名册》,及时寄送当地安置帮教办公室,以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前应对。目前,该监狱正在探索与地方合作互动,尝试对监外执行罪犯、刑释人员的跟踪调查,落实“释前谈话”措施,试行“释后回访”、“执法调查”等办法,用以指导监狱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
也许赣州监狱的两个刑释典型,为其突破“围墙意识”找到了最好的诠释:
———刘某,走向社会后利用所学知识当上了一名编外气象员,多次成功预报关键天气和灾害天气,由他论证的龙山水库蓄水趋势预报,创经济效益403万元。因成绩突出,刘某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并出席全国气象工作经验交流会,其事迹被收入司法部发行的《圣洁的回归》一书。
———熊某,回归社会后依靠在监内掌握的医疗技术,办起了村民医疗点。从1996年10月起连续三届当选为当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学校,修通了公路,架起了电话线,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其本人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