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追星、政府买单,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家明令禁止。然而山西省定襄县为了凝聚人气、招商引资,近三年来先后四次邀请明星前来助阵,结果项目没引来几个,钱却花去1000多万。
与此同时,该县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因为财政困难而搁浅。
10月31日,定襄县城解放路、新开路的一批居民围着记者气愤地说:“眼看不到20天就要上冻,居民盼了多年的集中供热仍没钱办,而县长请来的明星大腕扭几下屁股、唱几嗓子就花费上千万,真是领导追星,百姓揪心。”(11月3日《经济参考报》)
明星们个个身价惊人,追星肯定是要大把花钱。定襄县作为山西省少有的资源匮乏县之一,吃的饭财政,财政本身就十分拮据,却还不切实际围绕“政府搭台,明星唱戏,特色冠名,拉动发展”,频频搞出“大动作”,的确是劳民伤财之举。
勿庸讳言,一个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是一些贫困地区借庆典、纪念活动之机,公款邀请各类明星捧场。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活动少则耗资五、六百万元,多则达上千万元,其中约80%用于支付明星们的出场费。这些当红明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出场费,通常都在30万元左右,最高能到50万元。尽管星价高得令人咂舌,可一些地方官员依然乐此不疲,甚至有的越穷越舍得花钱。这种“打肿脸充胖了”、一掷千金的“公款追星”现象,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喧嚣,表面的繁华,留给广大群众的,是怨声和不平。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公款追星的个人和单位的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对情节较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按理来说,有了这些条例和规范,也不会有人顶风公款追星,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顶风“追星”公费追星为何愈演愈烈?像定襄县“公款追星”事件也时常见诸报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12月1日,地处四川偏远地区的万源市组织了一场超豪华的“红色万源”纪念演出,市里还下发红头文件向各单位摊派纪念会门票,一个贫困市耗费公款72万余元去追星,变相加重群众负担。2006年8月23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甘肃省国家级的贫困县——漳县,“为了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市场”,政府却举全县之力整整筹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搞了一场明星演唱会,政府没钱就采取摊派办法,连来自大山里的贫困家庭的学生,人均分摊48元。2007年5月20日,《法制日报》报道,安徽省和县举办了第三届蔬菜博览会,重头戏是一场邀请了众多明星加盟的演唱会,该县采取行政推动方式发售入场券至县直属单位、镇村和企业,并且还发文要求观众在“每个节目的上下场时都要热烈欢迎、鼓掌”……
“为官为任,造福一方。”搞活区域经济,适当搞点宣传活动,树立形象,提高知名度,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拿着纳税人的钱,一味地玩“政府请客、明星唱、领导追星、百姓埋单”的游戏,一味追求奢华,互相盲目攀比,你方唱罢我登场,并将之作为自己的政绩加以炫耀,未免有误入歧途之嫌。他们以为,花点钱,把场面搞大,气氛搞热烈,就是人气旺了。殊不知,一个地方的发展,靠的是政策、文化及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不在优化投资环境、培育产业根基上下功夫,企图靠举办“追星”活动一夜成名,一时热闹背后难免事与愿违。换言之,扩大宣传也有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干什么都得讲成本。不顾经济实力花上几百万元请明星大腕,不论其出发点如何,都是一种挥霍,是一种腐败。叫你自己掏腰包你会这么大方吗?
成由俭,败由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公款追星”这种腐败积弊已久,要使其寿终正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应该是要靠制度来规矩“方圆”,用制度来规范执政人员的行为。
是该到了向“公款追星”这类腐败宣战的时候了!(谢湘佑)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