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出口为主的制造企业大批停产,沿海地区许多民工出现“返乡潮”。农民工数量庞大,2007年农民工就达到2.26亿人。只要十分之一的民工就业受到影响,绝对值就将达到2200万人。
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很多出口制造企业以压低生产要素、压低价格赢得国际竞争,劳动力价格被一压再压,这使得农民工多年来处于仅够温饱,而无法满足对自己及下一代进行投资的困境,形成低级打工者代际传递的贫困链条。
城市打工的他们也很少能得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一些沿海城市政府要求工厂为农民工缴纳社保,农民工一旦返乡,这笔钱将成为地方政府的又一笔收入。
如今中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农民工群体遭遇严重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失业冲击。农民工失业尚未纳入有关部门失业率统计口径,从表面上看不会形成严重的就业问题,然而农民工就业占据了制造业就业的几乎半壁江山,如今卷铺盖回家种地,只能加剧失业情况,城市化进程也会遭到梗阻。
对于中国经济与城市化而言,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让离开土地进入工业链条的农民工有光明的就业前景。
目前,政府已开启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大门,在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投入巨资,解决经济与就业问题。在大规模基础建设中,可以更具体地明确农民工就业指标,给予吸纳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优惠扶持,也可以考虑以降低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转型的办法拉动内需,使农民工不至于成为土地与工厂之间的无巢候鸟。这些措施可以成为根治目前农民工失业冲击波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陈天晗)